不知为什么,从第一眼看见慧仙和她母亲,我就怀疑她们来历不明。
我对来历不明的人,有着天生的敏感。慧仙的母亲如果是突击队员,大家尽管把我库东亮的名字倒着写。我不知道她们从哪儿上的船,也不清楚她们母女俩是靠什么手段通过了检查。事前各条驳船都接到过严厉的通知,规定严禁身份不明者和老弱病残者登船到油坊镇去,突击队员在马桥镇码头登船的时候,我没见过任何孩子上船,或许是在河上堵船的那两天两夜,那母女俩趁乱上了我的七号船?如果是这样,那复员军人为什么睁一眼闭一眼?那一舱突击队员又是怎么被那女人说服的?他们竟然让慧仙和她母亲成功地藏在军用雨衣里,一藏就是两天两夜。
母女俩肯定不是来劳动的,她们应该是来油坊镇寻人的。《寻人启事》每天都会播放几则,确有其人的,播放一次就结束,重复播放的,都是没找到人的。母女俩要找的人,一定重复播过好几次,什么名字,什么人,我却对不上号。茫茫人海,寻人不遇,这不算什么不幸。我一直认为,比起我们家的遭遇,别人的不幸都只是几滴眼泪罢了。
我密切注意慧仙和她母亲,对她们的来历展开了无穷的想象。细细观察,那女人的眉眼和我母亲非常相像,这是我想象中的一条线索。莫名其妙地,我怀疑她们是从马桥镇来,我对母女俩的身份暗中做出了安排,一个是我从未谋面的马桥镇的姨妈,一个是我唯一的小表妹。一连三天,向阳船队都在靠岸待命,别人都很忙,我却清闲,我要做的所有事,都要上岸做,上不了岸,就什么也做不了,所以我叉个腰站在船头,像一个大干部,在船上冷静地视察着码头上的工程建设。很多时候我竖起耳朵听着高音喇叭里的《寻人启事》,那母女俩会不会寻找我母亲乔丽敏呢,找不到乔丽敏,她们会不会找乔丽敏的儿子?喇叭里会不会响起我库东亮的名字呢?高音喇叭不听我的指挥,我从来没有在高音喇叭里听见我的名字,从来没有人寻找我,没有姨妈寻找我,没有表妹寻找我,我的想象最终也成了空屁一场。
天破了,雨声不断。码头上竖起了无数的简易帐篷,帐篷里住满来自周边地区的男女民工,经常有民工跑到我家船边,借几根柴火,或者借一只水桶,借一只碗,我说没有,我父亲说有,我只好拿给他们,借呀借呀,有借无还,最后,我们自己只剩一只碗了,害得我们父子俩要合用一只碗吃饭。我向父亲抱怨,反而遭到了父亲的批评,几只碗算什么?合用一个碗,就算我们为东风八号做点贡献了。你年纪轻轻的,还可以多做点贡献呀,为什么天天叉着腰站在船上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这种思想,要批判的!
我习惯把父亲的批判当耳旁风了,父亲以为我喜欢看热闹,殊不知我关注的恰好是岸上最孤单的人。我的目光搜寻着那对母女。慧仙的母亲穿着那件肥大的绿色军用雨衣,远看不知是男是女,离得近了,你才知道,是个一脸病容的女人。她不是在赶路,是在码头上徘徊。那满脸倦色,掩不住红颜清秀,她眼睛里有一半的妩媚,很温暖,又藏着一半的怨恨,索债似的,让人有点心惊,她比我母亲多情,又比我母亲深沉。每次她靠近驳岸,我很想问她,是不是从马桥镇来,家里是不是开肉铺的,是不是姓乔?但她的目光投射过来,是一缕怨恨的冰冷的光,让人下意识地躲避她,不敢搭讪了。我注意到她的雨衣不仅是防雨的,还有多重功能,那雨衣几乎是一个屋顶,庇护着一个流动的家,雨衣下藏着所有的行李,还有她的孩子——慧仙,那个瘦精精的小女孩,抱着一个被泥水弄脏的洋娃娃,突然从雨衣里钻出来,一眨眼,又躲进雨衣里去了。
看起来油坊镇上没有她们的容身之地。以我之见,她们其实可以混进帐篷去,妇女们的帐篷都搭在学校的操场上,清清楚楚写着一个“女”字,凡是妇女都可以进去住,进去住了就能吃免费的大锅饭。也许因为带着个小女孩,也许是胆小的缘故,那女人带着孩子往学校走,从东门进去,又从西门出来了。我隔水观望着母女俩在码头上踯躅的身影,几乎肯定她们是在找人。她们是在找一个人,可是油坊镇上千军万马,究竟谁是她们要找的人呢?
最后一天雨势大得吓人,我看见女人用雨衣兜着孩子,在码头上徘徊了很久,一直沿着水边走,像是散步,也像是察看地形。我不知道她们要干什么。天黑以后雨势缓和了,码头上的人们开始挑灯夜战,那母女俩就被灯影人海淹没了。我在船头做好饭,端到后舱给父亲,我问他,马桥镇的那个姨妈,你有没有见过?父亲纳闷地看着我,你这个孩子好奇怪,从没见你念叨过妈妈,怎么反倒念叨起姨妈来了?我说我没念叨姨妈,只是随便问问,她叫什么名字?父亲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是乔丽华还是乔丽萍?记不清了,还是和你母亲结婚时见过一面,后来想见也见不到了,她们姐妹之间,也决裂啦。我有点遗憾,母亲跟什么人都决裂了,如此看来,她们不会是来投奔我母亲的,她们不是我的姨妈和表妹。我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怅惘,结束了一次芜杂而古怪的想象。
事情发生在第二天早晨。码头上雨过天晴。向阳船队的十一条驳船装满了残砖废瓦,正要起锚往下游去,一个女孩子尖利的哭叫声在驳岸上炸响了,那声音清脆稚嫩,却是歇斯底里的,盖过了高音喇叭里雄壮的歌声。船民们看见那个小女孩一手抱着个洋娃娃,一手拖着军用雨衣,在驳岸上跑来跑去,她没有方向,只是发狂似的奔跑,一边跑一边哭,那哭声引起了周围所有人的注意。
码头上几个女民工追着小女孩跑,嘴里喊,别跑,别跑,你妈妈会回来的。旁边有人认得慧仙,介绍说这小女孩昨天夜里就大哭大闹的,学校里的每一个帐篷她都闯过,要找她妈妈。小女孩的母亲不见了。起初大家不以为意,猜想做母亲的是临时有事,等到早晨,小女孩还是一个人,他们就认真起来,那穿军用雨衣的城里女人,确实是失踪了。几个女民工手里分别拿着玩具、馒头,还有一朵塑料花,踊跃地去向慧仙表达她们的母爱。可是慧仙反抗着所有人的怜悯和同情,拼命地往船上跑,她在一个女民工的手上咬了一口,又朝另一个脸上啐了一口,像一个灵巧的小动物穿过大人的腿缝。她跑到了一号船的跳板上,一上跳板就晃了一下,她站定了,对着跳板嚷,你别晃我呀,我找妈妈!她展开双臂,像走平衡木似的继续往船上跑,女民工们跟在她身后喊,你上船干什么?你妈妈不在船上。这船不运人走,只运人来的,千万别到船上去!
孙喜明一家看见那小女孩在船舷上跌跌撞撞地走,瞪着惊恐的眼睛朝前舱里张望,嘴里尖声叫喊着妈妈。孙喜明见状连忙跑到舱顶,对着拖轮摇动一面白旗,拖轮的轮机刚刚隆隆地发动起来,又熄火了。孙喜明女人扔下手里的活,冲过去抱着慧仙,你是谁家的女孩?怎么在船上乱跑?尽管小女孩换了一件新衣服,红格子娃娃衫,头上的辫子也是新梳的,扎了蝴蝶结,孙喜明的儿子二福还是一眼认出了慧仙,他比他母亲了解慧仙,奔过来介绍道,是她妈妈不见了。她把什么都弄丢了——她脖子上原来有个军用水壶,丢了;她手上原来还有一块小黑板,也给她弄丢了!
我闻声赶往一号船时,好多船民都已经走在我前面。有人一边走,一边隔岸与码头上的民工讨论那城里女人的去向。船上岸上,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岸上的民工大多从农村来,从育女无用的逻辑出发,猜测小女孩是被母亲故意抛弃了,有个民工还特意指出码头来往人多,好心人也多,他们家乡的人丢女儿,最喜欢丢在码头上。船上的人也重男轻女,但他们普遍不赞成这猜测,也许是长年在水上,见多了溺死者,见多了投河轻生的人,所有船民对失踪者的第一反应都不吉祥,任何东西消失不见了,他们都习惯从河面开始寻找,人也一样。我看见春生和他父亲,一个在船东,一个在船西,都蹲着朝船底下的水缝里看,看什么,大家心知肚明。整个向阳船队都被惊动了,拖轮上的船员也爬到了机房顶上,手搭前额,开始搜寻周围的河面。我匆匆走过五条驳船,五条驳船上都有人自觉自愿瞭望着河面上的漂浮物,船民在这件事情上意见一致,小女孩看来找不到妈妈了,那做母亲的,一定是投了金雀河,寻了短见。
死人之事,永远都是船家的忌讳,但是向阳船队的船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特殊的事件,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忌讳是无用的,也没有办法与她说理。小女孩有她的逻辑,她认定母亲带她坐船来到油坊镇,离开一定也是坐船的。船民们告诉她,孩子,我们的船,只能运人来,不能运人走的,你妈妈不在我们船上。慧仙不听,小小年纪就懂得去抓大人的破绽,她哭着叫道,你们骗人,船能运人来,也能运人走。
我看见慧仙在孙喜明家的内舱盖上跺脚,她认为母亲躲在那舱下,要把她跺出来。二福过来阻止她,你别跺脚呀,看你把我们家的舱盖都跺坏了,要你赔的。孙喜明女人把儿子搡开了,干脆把前后两个内舱盖都打开,光明正大地让慧仙自己看,孩子,你自己看,舱里哪儿有人,都是砖头呀。
慧仙跪在船板上,脑袋沉下去,朝黑漆漆的底舱里张望,妈妈你在不在下面?妈妈你出来,快点出来!
小女孩呼唤母亲的声音声声凄怆,船民们听不下去了,他们面面相觑,这可怎么办好?这么小的孩子,什么话都听不进去,什么话都说不得呀!德盛的女人抹开了眼泪,侧脸去看德盛。德盛说,你看我有什么用?我又不是水龙王,变不出落水鬼来。德盛女人吓得去捂德盛的嘴,不让他说话,她自己低头看着金雀河奔涌的河水,看得很感慨,忽然说,都怪今年的雨,都怪今年的水,水怎么就这么大?这大水害人呢,你们都试试,往这儿一站,离水近了,看看水这么大,人这么小,是容易想不开呢,也就是跳一下呀,什么都不烦心了。
拖轮的汽笛发出几声短促的鸣叫,他们在催促船民们赶紧解决小女孩的问题。可是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聚拢到了孙喜明的船上。王六指打量着河面上飞奔而下的枯枝败叶,马上对河水的流速进行了判断,他突然说,人已经过五福镇了,一定过五福镇了。众人起初不解其意,很快明白过来,王六指是说如果那女人投了水,尸首一定被冲到河下游五福以外了,他们都不点破,只是扭头,痛心地看着五福的方向。孙喜明女人一只手紧紧地拽着女孩,嘴里愤愤地喊起来,天下哪里有这么狠心的母亲,这么小的孩子,扔下她就走了?地上有干部,水里有龙王,该来管管这样的人,不管她往哪里跑了,都要把她绑回来。她没想到自己的谴责惹怒了女孩,女孩挣脱她的手,小手啪啪地打着孙喜明女人的胳膊,怒声叫道,绑你,绑你!
慧仙起初没有注意到我。船上的女人都在争相讨好她,她谁也不要,那么多女人凑上去,热情地张开双臂,慧仙一个都不要,她似乎看出了孙喜明的地位,怯怯地站到了孙喜明的身边。孙喜明有点受宠若惊,示意众人说话小心说漏嘴,让女人去拿糖果来给慧仙。孙喜明女人平时吝啬惯的,对慧仙倒大方,塞了一颗糖果到慧仙的嘴里。慧仙顺从地张大嘴,吮了几下,眼睛突然发亮了,她认出了我,指着我大声喊叫起来,就是他,就是他啊,我妈妈在他的船上!
我来不及申辩,仓皇地逃跑了。慧仙追了上来,我知道她为什么追我,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逃跑。我的过度反应导致了一个荒唐的场面,整个船队像一个摇晃的跑道,大家都在舷道上互相追逐,大家都在喊,别跑别跑,但大家都在跑。我一边跑一边回头,怕那小女孩会掉到水里,但是她的平衡能力让我吃惊,她像一个复仇的精灵追逐我,在陌生的船舷上步履如飞。
人群一下就转移到我家的船头上了。我家船头站不了那么多人,有人就站在樱桃家的船尾上。船民们看着我跳到舱里,把乱砖一块块地往甲板上扔,我一边扔一边对慧仙说,你自己看,都是瓦片砖头,看哪一片瓦片是你妈妈,哪一块砖头是你妈妈。女孩在上面躲闪着乱砖,一边跺着脚说,我妈妈不是瓦片不是砖头,你妈妈才是瓦片才是砖头!孙喜明对我喊,东亮,你就别跟她斗嘴了,你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好像认得你呀。我正要对船民们解释,一回头发现我父亲从舱房里探出头来,用愤怒而绝望的眼神盯着我,东亮你干什么了?让这么多群众围着你?这下我就算长三张嘴也说不清我的委屈了。我迁怒于船民,对着他们吼起来,你们这么多人跑到我家船上干什么,都给我滚开!
我没了耐心,前面的拖轮也没了耐心,汽笛突然狂鸣一声,拖轮上的船员擅自起航了。船队的十一条驳船像一条冬眠的大蟒蛇忽闻春风,向着河面蹿了出去,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蹲下了马步。德盛女人上来抱住慧仙,侧卧在船头,孙喜明朝拖轮那边叫了起来,别开,别开船,小姑娘还在船上呢!船员们似乎都进了驾驶舱,从电喇叭里传来了他们七嘴八舌商量的声音,不知是谁拿起了电喇叭,吹了口气,朝着我们喊起来,吵什么?后面别吵了,为一个小女孩,你们吵了半个小时了,都是白痴呀?你们不知道谁耽误运输就是破坏生产,破坏生产就是反革命,要抓起来枪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