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皇上朱元璋重游延津。这时朱头发花白,腿脚已有不便。这时延津已良田千顷,鸟语花香,人民丰衣足食,过着路不拾遗的太平日子。皇上甚感幸慰。他指着这一切对儿子说:

“怎么样,二十年之前,到处是风沙和盐碱,饿殍遍地,民不聊生。只好用迁民的办法。不迁民就没有今天的鸟语花香。迁民是个好办法!”

儿子忙说:

“皇上圣明!”

接着县官给皇上汇报工作。朱眼睛已有些花,戴上老花镜,凑到县官脸上看了半天说:

“我记得二十年前不是你当县官嘛!”

县官忙跪到地上说:

“那是我父亲。”

朱:

“老人家哪里去了?”

县官:

“他已作古,临死时还喊‘吾王万岁’!”

朱感叹不已。县官汇报,说二十年前从潞、泽两州迁民十万至延津。在垦荒、治风沙、烧碱煮盐、种棉纺花过程中,冻死、饿死、暴死、病死、打架斗殴死、无缘无故死的共六万。二十年后,延津变成这个样子。朱这时说,为了一个事业,总是要死些人。从长远观点看,死些人不要紧,死了还会生。现在已有多少人口?县官答,二十多万。朱拍了一下巴掌:这不结了!汇报结束,朱去参观古迹。中午吃饭时,朱突然问起迁徙途中几个熟人。县官答,大部分都已作古。问到孬舅时,县官:

“孬老先生已经作古,临死孤身一人。”

问到沈姓小寡妇,县官:

“她老人家也已作古,留下一孩子小麻子,已长到二十多岁,在县城东街卖肉!”

皇上这时有些感慨。突然又问起我,县官答仍在。皇上便想见我。县官赶忙派衙役去找。可惜那天我推着小车到外地卖碱去了,衙役们没有找到,回复皇上。皇上又感慨:

“一个老朋友也见不到了。”

又问:

“他还是孤身一人吗?”

县官:

“是。”

皇上:

“应该关心他的生活,给他找个老婆。”

县官忙说:

“zh!”

卖烧碱回来,我有了老婆。

第二年生下孩子。孩子一岁会跑,两岁会说话,五岁会拾草,七岁会骂架。十岁开始在独轮车前牵一根绳,随我到外乡卖碱。人家问是哪来的卖碱的,小的倒着跟我一样的蒜瓣脚,代爹答道:

“延津的,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