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琦君女士,大约有二十年了。那时《读者文摘》中文版正要开始转载中国作家的作品,以增加这本杂志的趣味。身为总编辑,我从香港飞到台北,到处向朋友打听,有哪些作家的作品我应该注意的。凡是他们提到的,我就把作品买来看。有许多作家的作品很不错,但是不合《读者文摘》的风格,即文章必须真实、生动、无时间性,也就是我们的座右铭“文章隽永,历久弥新”的标准。

我遇到琦君时,她把她几本散文集送给我,回到香港我就读起来,发现她写童年在浙江永嘉的老家,后来在杭州读书的回忆,真是难能可贵。透过一个成长中的女孩的慧眼,她把周围的大人的喜怒哀乐,描写得清清楚楚。她的父母、二妈、阿荣伯等人,就像我自己认识的人。后来我把琦君的作品全部买来看,发现她写她母亲是她作品中最杰出的部分。于是我请她为文摘写一篇以她母亲为专题的文章《忆母亲》,后来收在《读者文摘》出版的中国作家文选《文华集》。

琦君也以幽默笔调,写了许多散文,如《我的英文突破》、《秋扇》、《“三如堂”主人》,我也很欣赏。《读者文摘》转载琦君的文章,总有二十来篇,她成为作品最常为文摘转载的中国作家。

琦君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写的生活篇,使读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她这么达观。新书《青灯有味似儿时》分两辑,第一辑是怀旧篇,第二辑是生活篇。不用说这本书我是篇篇读了,但是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南海慈航》。琦君在文中描写她和母亲并排跪着,跟着母亲在木鱼清磬声中,灯光摇曳,香烟袅袅的情况下,念心经、大悲咒、白衣咒……觉得房子里空空洞洞的,好冷清,心头忽然浮起一阵凄凄凉凉的感觉,好像整个世界就只剩下她们母女两人。这一段美丽的文字描绘出一个敏感的小女孩的困惑的心灵,极使人感动。《菜篮挑水》旁敲侧击地,轻描淡写赞美她母亲的善良坚强的性格,也是我喜爱的一篇。书中最引人注意的自然是《三十年点滴念师恩》和《一回相见一回老》两篇。前一篇忆念词学大师夏承焘教授,后者追述琦君和沉樱的友情,以动人的笔调,从作者真挚的感情中,显现她自己的优美品格。难怪她会有这么好的老师和朋友。

琦君毕竟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

——一九八八年夏于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