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淑英渐渐地变了。她这一次并不曾听从她父亲的话。

她依旧跟着剑云读英文,依旧跟着琴和觉民学习各科知识。克明那天晚上发过脾气以后,也就不再对淑英谈起读书的事。他并不关心淑英的生活。他只要看见淑英早晚来定省,他从外面回家时她来问安,饭桌上她又没有缺席,他便满意了。张氏本无确定的主张。她看见克明不说话,便也不干涉淑英。她让这个少女照自己的意思做去。她有时还在克明的面前替淑英掩饰。

淑英此后居然过了一些安静的日子。她的生活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和平的。并没有人来打扰她。这好像一泓秋水,有时被晓风一吹,水面浮起一串涟漪,动荡了一会儿仍旧恢复平静的状态。她自然有过小的烦忧,也有过小的欢乐。然而凌驾这一切的却是一个大的希望。这是觉慧、琴、觉民、剑云几个人安放在她面前的。她以那个希望为目标,向着它一步一步地走去。她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达到那个希望。然而她相信那几个人,她知道他们不会拿海市蜃楼来哄骗她。所以她也能够暂时放心地过日子。在这种平静的生活里她开始觉得时光过得很快了。

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的悲鸣。

秋天的日子是最好过的。高家的人每天总有半数闲着无事,而且客人来往也比较前些时候多。白天大家聚在一起打牌,有时一桌,有时两桌,王氏和沈氏一定在场,周氏和张氏也常常参加。克明却不常加入。最近他的事务所接的案件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太少,而且常常需要他出庭辩护。他仍然不常在家,有时在家他便坐在房里翻阅古书。克安隔一天到克明的事务所去一趟,有时也拟一两份上诉的状子,或者接待客人。其余的时间里他不是去看戏,就是同兄弟克定在一起玩,或者在家里骂骂自己的儿子,偶尔也替亲戚们写一两副对联或者一两堂屏。克定还有他的小公馆。他轮流在两处住宿,也常常把克安请到小公馆去喝酒、打牌、抽鸦片烟。要是他在家里,吃过早饭,他就会发起打牌。上一辈的人忙着在牌桌上混日子。子侄辈的人便有了更多的自由。除了小孩打架外,这个家庭里别的纠纷却渐渐地减少了。

觉新照例每天到公司办事。他有暇常常到亲戚处走走。他在家里,要是牌桌上缺人,他就被拉去充数。他几次声明戒赌,然而他的婶娘差人来请他时,他又毫不迟疑地答应了。晚上除了打牌外他们还有一种娱乐,便是听瞎子唱书。这也是由王氏、沈氏们发起的。但是觉新对这个却也很感兴趣。晚上或者有月亮或者星光满天,堂屋两边的阶上和天井里聚满了人,大半个公馆里上上下下的人都来欣赏这民间的音乐。只有在这种时候公馆里才显得十分热闹。连白天里总看不见的陈姨太也露脸了。她自然没有忘记把脸擦得白白的,身上擦得香喷喷的。近几个月来她每天都到她的母亲那里去,晚上便回来参加这种普遍的娱乐。

觉民讨厌这两种娱乐,但是他也知道它们维系着这个家庭的和平,而且它们给淑英带来一些清闲的日子。他也能够利用这样的机会在外面做一些事情。他计算着日子,他考虑着将来。淑英为祖父戴一年的孝,过了九个月,就已经算满了孝。陈家很有理由来催早日下定,而且说不定明年年初就会来接人。淑英的定命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地逼近了。他常常为这个担心。他看见淑英每天愉快地学习各种功课,似乎忘记了这件事情,也不忍心向她提起它,使她白白地忧虑。因此他只是暗暗地同琴、或者同别的朋友商量一些应有的准备和进行的步骤。

琴依旧常常到高家来。她来得更勤了,差不多隔一天来一次。不过通常总是天一黑她便回家;倘使张太太也来高家打牌,她就可以等到二更时分同她的母亲一起回去。琴和淑英在一处的时候较多。但是她们也有时间同淑华、淑贞们一块儿玩。有时这几姊妹还商量好把芸接了来在花园里划船、聚餐。芸一来,便在这群少女中间添了更多的欢笑。芸跟着淑华学习划船,又向淑英借阅翻译小说。她常常天真地笑着,她的笑容甚至引起了淑贞嘴边的微笑。琴像一位长姐那样暗暗地指导她们,爱护她们。琴极力维持着她们中间的和平、欢乐的空气。但是她们谈起蕙的事情时,连琴也会郁闷地沉吟起来。在这种时候芸便收藏了笑涡,紧紧皱起眉头,生气地噘着嘴。在这种时候淑英的清澄的眼睛又会为阴云所掩蔽。她们对于蕙的命运只能表示一点同情和悲愤,却不能将蕙的痛苦减轻丝毫。一谈起蕙,琴和淑英姊妹便渴望着看见她,尤其是在知道她近来新病初愈的时候,她们盼望她能够像从前那样地同她们在一起谈笑游玩。她们要把蕙请到高家来,这并不是容易的事。蕙亲自对觉新说过她自己是不能作主的。然而年轻人的心常常不害怕困难。她们想尽方法,又请周氏同觉新帮忙,终于把蕙请到了。前一天觉新把这个好消息向她们预先报告的时候,这几个少女是多么兴奋,多么欢喜。

淑英那天很早起床。她在后房里梳洗完毕,走回前房,翠环已经用窗棍子把镂花格子窗撑起了。房里很亮。前一夜落了小雨,早晨的空气特别清爽。一股甜香扑到她的鼻端,慢慢地沁入她的内部。

“二小姐,你闻,桂花香。一晚上工夫就开得这样好。真是在欢迎蕙小姐了,”翠环高兴地说。

“今天我们就在花园里头赏桂花,蕙表姐一定喜欢的。翠环,你记住,回头折几枝桂花给蕙小姐带回去,”淑英带着喜色地吩咐道。但是过后她又担心起来,她的喜色褪去了,她自语似地说:“他们说蕙表姐瘦了,我好久没有看见她,她又生过一回玻不晓得她的身体究竟怎样?”一只喜鹊在屋檐上得意地叫着。翠环凑趣地说:“二小姐,你听,喜鹊也在叫,今天一定有喜事。你还担心做什么?”淑英忍不住噗嗤一笑,说道:“翠环,你今天怎么专说这种话?难道发疯了?”“今天桂花开,蕙小姐又来,又是三小姐过生,难道二小姐还不准我说几句高兴话?”翠环带笑地分辩道。接着她又问:“二小姐,你今天还用功吗?”淑英摇摇头笑答道:“我今天不看书了。三小姐过生一定起得很早,等我给老爷太太请过安就出去看她。”淑英去见父母问早安。张氏在房里梳头。克明在书房里跟觉新谈话。她向克明请了安,温和地说一句“爹起来了”,便站在旁边。克明向她点点头,也不问什么,仍旧对觉新讲话。她听见克明说:“刘升这回下乡去催佃客结账,不晓得结果怎样?刘升接了妇人,胆子小得多了。前回喊他下乡去看看田地,他连田也没有看就跑了回来。真有点荒唐。”“听说乡下还是不清静。有军队去的地方更糟,佃客都躲起来了,所以找不到人,”觉新解释地说。

“我看刘升的话也不可尽信。他常常替佃客讲话,”克明摇摇头说。“你以后对他要紧一点才好。”“是,”觉新唯唯地应道,虽然他并不同意克明的意见。

淑英知道他们在谈论田地上的事情,这种话她听不下去,她勉强听完一段话,便走开了。她回到自己房里,翠环在整理她的书桌,用一张抹布揩桌面。她便嘱咐道:“翠环,今天上午三小姐请我吃面。我不回来了。你等一会儿把事情做完,就出来找我。我不在三小姐屋里,就在大少爷、二少爷屋里,”她说罢,便匆匆地走出门去。

淑英站在石阶上,一股浓郁的甜香直往她的脸扑过来。她抬头一看,眼前那株金桂开花了,满树都是红黄色的小花,点缀在深绿色的树叶丛中。她得意地想:“蕙表姐喜欢桂花,今天她一定高兴的。”她沿着桂堂走到角门口,正要跨出角门,忽然听见淑华在后面唤她。她连忙掉转身子。淑华正从王氏的房里出来,穿着满身新衣服,笑容满面地望着淑英。淑英含笑说道:“三妹,拜生,拜生,”便拢手拜起来。

“不敢当,不敢当,”淑华笑着推辞道。她看见淑英动手拜了,也还了一个礼,一面问道:“二姐,你到哪儿去?”“我到你那儿去。你答应过请我吃面的,”淑英笑答道。

“那自然。你礼都送了,哪儿还有不请你吃面的道理?我现在去给三爸、三婶磕头。你陪我去。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出去。这儿桂花真香。花园里头的想必也大开了。蕙表姐、芸表姐今天来,我们很热闹,”淑华兴高采烈地说。她拉着淑英一起去见克明,淑英也就陪她去了。

克明还在书房里跟觉新谈话。淑华看见克明,唤声“三爸”,便俯下去叩了一个头,起来又请一个安。克明不等淑英解释,便知道这天是淑华的生日,连忙欠身作揖还礼。他看见淑华知道礼节,心里也颇高兴。觉新看见克明面带喜色,脸上也浮出笑容。淑英又陪淑华去给张氏行礼。淑华在那里谈了几句话便告辞出来,到淑英的房里去。翠环跟在她们的后面。淑华刚刚坐下,翠环忽然站在淑华面前笑着说:“三小姐,给你拜生,”就磕下头去。淑华连忙阻止已经来不及了,只得拢起手拜了拜。

“你看翠环近来也很讲礼节了,”淑英在旁边笑道。

“三小姐,我给你拜过生了。今天要请我吃寿面罗,”翠环笑嘻嘻地说。

“这自然。我今天已经吩咐过多预备点面,等一会儿你到外面去,同绮霞,倩儿她们一起吃,”淑华得意地答道。

“三小姐真大方”翠环开玩笑地称赞道。这时她听见隔壁房里唤“翠环”的声音,便匆匆地走了出去。

淑华和淑英谈了两句话,翠环拿着一个红纸包走进来。她把纸包递给淑华,带笑说:“三小姐,这是我们老爷、太太给你的。”淑华接过纸包,并不拆开看,便把它揣在怀里,一面客气地对翠环说:“你过去说我给三老爷、三太太道谢。”“是,我就去说,”翠环答应道。但是她还站在淑华的面前,解释地说:“这里头是四块钱。我看见太太封的。”“你这样说是不是要三小姐晚上请你消夜?”淑英问道。

“不晓得三小姐肯不肯?”翠环望着淑华含笑道。

“好,今下午就算我请客。我自己拿出钱来,”淑华爽快地答道。“横竖这顿早面不是我出钱的。好容易今天把蕙表姐请来了,芸表姐、琴姐她们都来耍。喊我请客,我也情愿。……”淑贞忽然揭了门帘进来。她脸上浓施脂粉,也穿着一身新衣服。她看见淑华坐在房里,便惊喜地说:“三姐,你到妈屋里去的时候,我刚刚起来在梳头。后来我到处找你,都找不到。我看见堂屋里头蜡烛还在燃。我想你多半敬过神到二姐屋里去了。你果然在这儿。给你拜生。”她说完便对着淑华拜了拜,又摸出一个红纸包递给淑华,一面还说:“这儿两块钱,妈给你的。”淑华还了礼,接过纸包,感谢地说:“你回去替我向五婶道谢,”过后又邀请道:“今天请你到我们屋里吃早面。”“那么今下午我们打伙请你,好不好?”淑贞说。

“不,我已经说定了。今下午算是我真正请客。等一会儿吃面,不是吃我的,我又不出钱,”淑华喜气洋洋地说。

这天又是淑英、淑华们的祖母的生忌,依照高家的规矩要摆早供,所以琴和她的母亲上午便来了。她们来时,淑英们还在后面房里闲谈,等绮霞去报了信,这三姊妹才一起出去迎接她们的琴表姐。

这时离“摆供”的时间很近,堂屋里每把椅子都铺上了椅帔,供桌上也换了新的桌幔两把椅子已经安设,杯筷也已摆好。一些人聚在堂屋里。男和女分立在左右两边。琴和张太太就立在右面一堆人中。淑英三姊妹进了堂屋,过去给她们行了礼。张太太跟克明、觉新两人讲话,淑英姊妹便围着琴亲热地问长问短。人继续地来,后来连克安和克定也出现了。苏福、袁成两个仆人端进菜碗,克明、克安两人接过放到供桌上去。四碗菜,两碗面,这是高家的老规矩。菜放好,再燃烛焚香,然后由克明执壶在那两个银的小酒杯里斟满了绍兴酒。于是由周氏开始,众人依着长幼的次序轮流到拜垫前面去磕头。磕了三次头算是礼毕,烧了黄表,众人便散开了。

左上房的饭厅里座位已经安好了。琴和张太太被淑华邀去吃面,加上淑英三姊妹和周氏、觉新、觉民一共是八个人,恰好坐满一桌。近几个月来这间屋子里很少有过这样的热闹。

觉新看见大家有说有笑,也颇为高兴。他们吃完,淑华又打发绮霞去招呼了翠环、倩儿、春兰来,再加上这一房的女佣黄妈、何嫂、张嫂,一共七个人热热闹闹地吃着。淑华很感兴趣地在旁边看,她还时常含笑地劝她们多吃,等到她们吃饱了给她道谢时,她却有点不好意思地逃开了。

下午三点钟光景,周老太太、陈氏、徐氏带着蕙、芸两姊妹来了。周氏的房里又现出了热闹的景象。大家忙乱地行过礼以后才客气地坐下来。

琴和淑英三姊妹带着极大的热诚欢迎蕙。她们把蕙、芸两人邀到觉新的房里去。她们围住蕙絮絮地问了许多话。蕙的答语都是很简短的。这已经不是从前的蕙了。她时时露出疲乏的神气。她多说两句话就要喘气;多走两步路也要喘息。

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两颊较前消瘦,虽然擦了脂粉,也掩盖不住病容。一对眼睛显得很大,但是眼神却不好。琴和淑英姊妹每天盼望着蕙来。然而蕙站在她们的眼前,却又给她们带来悲痛的感觉。看见她们亲爱的人在几个月的工夫就被折磨成这种可怜的样子,这些少女再不能鼓起勇气说一句笑谑的话了。倒是蕙常常做出笑容向她们问起种种的事情。蕙听见说淑英用功地学习各科知识的时候,她的瘦脸上也浮出欣慰的微笑。她夸奖淑英道:“二表妹,你真有这样的志气。你比我好。你不会落进我这个坑里的。”蕙又把她带来的礼物交给淑华,是一件衣料,颜色很鲜艳。淑华满意地向她道谢。她便带着凄凉的微笑说:“这是春天的颜色,你们才配穿它。不晓得怎样我近来很喜欢春天,我一天天盼望春天到来。但是我怕——”她突然咽住了以后的话。她仍旧努力在自己的脸上点缀少许的喜色,但是这努力并没有成功。而且连她咽住的话的意义也被众人猜到了。

“蕙姐,你刚刚生过病,不应当有这种思想,”琴感动地劝道。“你看,你到这儿来,我们心里都高兴。我们都舍不得你,我们都关心你。你为什么还要看轻你自己?”“姐姐,你听琴姐的话说得多么有理。你纵不为你自己着想,你也当为我们着想,我们是离不开你的,”芸含着眼泪、偎着蕙、顺着琴的口气劝道。

“我也舍不得你们。不过你们不晓得我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我也算忍耐够了。现在就是伤心地哭一场,我也没有精神。真是眼泪枯了,哭不出来。我害怕我就会这样一天天病弱下去,”蕙凄凉地说。

觉新知道这天蕙要来,便早早从公司回家。他走到自己的房门口,听见有人在里面说话,是蕙的声音。他便静静地站在门帘外面听了一会儿。听到最后一句,他再也不能忍耐了,就揭起门帘进去。

觉新的出现立刻把刚才的话题打断了。众人的眼光都集中在他的脸上。他装起笑容招呼了蕙和芸,而且故意对蕙说:“蕙表妹,你今天气色好多了,我想不到你好得这样快,完全看不出病容来。”但是他的一对眼睛却爱怜地望着蕙的憔悴的面容,好像在望一朵残花,唯恐一转眼花就会枯萎。

众人惊讶地看觉新,觉得他的话不对。但是琴和淑英马上就明白他的用意了。她们在旁边附和着,而且故意找一些愉快的话来说。芸也知道她们的用意,便带笑地跟众人应答着。起初只有淑华一个人是真心在说笑。后来大家都忘掉了忧郁,吵吵闹闹地在房里玩了一个多钟头。蕙也开颜笑了好几次。

淑华看见天气很好,想起了她同淑英商量好的在花园里赏桂花的计划,便提议到花园里去。蕙也说想去。别的人自然也很赞成。这时觉民也回来了。他们动身的时候,觉新担心蕙走动不便,还吩咐绮霞搀扶她。

众人进了园门,一路上有说有笑,十分热闹。每到一处他们总要停留一下,让蕙休息一会儿。蕙还是出嫁以前到这里来过。几个月的分别使她对园里一草一木都起了深的怀念。

她依恋不舍地望着一切的景物,她带着那样的眼光,好像她是在跟这一切诀别。园里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空气也很清洁,而略带芳香。微风像慈母的手在人们的脸颊上频频轻抚。

在木桥下缓缓地流着清莹的溪水,水声仿佛是小儿女的愉快的私语。这些都牵引着她的心。但是她却深切地感到它们跟她中间有一个不小的距离。她好像不再是这个世界里面的人了。

蕙由绮霞搀扶着过了桥,走入天井。一阵馥郁的甜香往她的脸上扑来。她不自觉地吸了一口香气。她听见淑华说了一声:“好香。”她抬头一看,茅草亭前几株银桂全开花了。她忽然微微一笑,便随着众人在亭内坐下。

“翠环,你去喊老汪来折桂花,等一会儿给蕙小姐、芸小姐带回去,”淑英记起一件事情便向翠环吩咐道。翠环答应一声,走开了。她还带了茶壶去泡开水。

“给我带回去?”蕙略略惊喜地问道。

“不错,我还记得蕙表妹是喜欢桂花的,”觉新满意地插嘴道。

蕙露出了苦笑说:“亏你们还记得。”她又凄凉地接下去:“我不要了,让二妹带点回去也好。我今年一点兴致也没有。

好花带到我那儿去,不过一两天就会枯萎的,还不如让它留在树上。“”你不折,花也要谢的。横竖明年又会一样地开放。你何必这样爱惜,“淑华不以为然地说。

“蕙表姐,你不必客气,带点回去罢。树上枝子又多,我们也看不荆我们以后会常常给你送花来。你要是愁闷的时候,看看花,也还可以解闷,”淑英亲切地对蕙说。

“蕙姐,二表妹的话也很对,”琴也附和道。她怜惜地望着蕙,一面压住突然发生的悲痛的感情。“我们天天在挂念你,好容易你今天到这儿来了。我们大家常常在一起耍,大家热热闹闹的。你一个人在那边有时候也会想到我们罢。我们没有法子去看你,折点花枝送给你,你看见花就好比看见我们一样。这也可以安慰你。你看好不好?”“蕙表姐,你看琴姐真会说话。我们想得到的说不出来,她一下子就说出来了。她又教二姐读书。她是我们几姊妹的好姐姐。我们真离不开她。我从前真担心她会飞到别家去。现在我不怕了,我晓得有二哥在这儿,我很可以放心了,”淑华看见蕙的眼睛里渐渐地浮出泪水,便故意打趣琴道。

“呸,我在说正经话,要你来岔嘴。我又不是小鸟,怎么会飞来飞去?”琴微微红了脸带笑啐道,惹得众人都笑了。

笑声刚歇,众人便看见园丁老汪拿了一把斧头跟着翠环走过来。

蕙叹了一口气,带着喘息地悲声说:“你们的好意我不会忘记。不过我现在很怕看见花谢,我总记得《葬花诗》里面那两句: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固然如是。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我平日在家……“她说到这里,忽然咳起嗽来。她俯下头,用手帕掩住嘴,一只手还压在石桌子上面。她这次比较咳得厉害,脸都挣红了。绮霞站在旁边给她捶背。众人关心地望着她。连老汪也站在天井里带着惊奇的眼光看里面。

不久蕙止了咳,把翠环递给她的茶杯接过来,喝了几口茶。她还喘了一阵气,过后疲倦地抬起眼睛看看众人,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我想出去歇一会儿。”“姐姐,我陪你出去,”芸含泪地说。

“我们都出去罢,”淑英接口说。

大家都赞成淑英的话。她们临走时,淑华还吩咐老汪把桂花砍下来送到她的房里去。

蕙在淑华的床上躺了一会儿,精神也渐渐地恢复了。琴和淑英姊妹们都留在房里陪伴她。后来她也坐起来了,跟她们随便谈了些闲话。她讲话少,还是她们谈得多。后来琴和淑英姊妹出去“摆供”,留下芸和翠环、绮霞在房里陪伴蕙。

供摆完不久,便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午饭在觉新的房里吃,觉新、觉民两人也来参加,仍旧是淑华请客,不过她同淑英商定的在花园里赏桂花的计划却无法实现了。

蕙只吃了大半碗饭。不过她看见淑华们有说有笑地闹着喝酒,她的脸上也常常浮出笑容,这使众人更加放心。这一顿饭吃了两个钟头,蕙的座位比较舒适,她觉得自己可以支持下去,极力不使自己露出一点疲倦的样子。她想:这也许是她同他们最后一次的热闹的聚会了。所以她也不希望早早散去,而且也不愿意以她的哀愁来败坏他们的兴致。后来她刚刚离开桌子,张嫂便奉了陈氏的命令来催她和芸准备回家。

陈氏担心蕙的身体支持不住,要她早早回家休息。这一夜她留住在周家,这是周老太太同郑国光讲好了的。

蕙走的时候,淑华坚持着要绮霞把几枝桂花放在蕙的轿子后面放东西的地方。蕙终于把桂花带走了。她的一乘轿子应该是特别地重,因为她带走的不仅是几枝桂花,还有那几个少女的爱和同情,而且她还带走了觉新的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