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雷姆斯的《香港》
一九五二年,伦敦的皇家文书出版局,计划出版一套介绍各自治领和殖
民地的丛书。称为“花冠丛书”。第一本出版的就是《香港》,著者是哈罗
德?英格雷姆斯(Harold Imgrams:《Hong Kong》)。他为了被派写这本《香
港》,曾在一九五○年三月至五月间,到香港来视察了两个月。
这是一本介乎官方报告与游览志之间的书。立场是官方的,所叙述的则
尽量从多方面,从细小处着手,以便吸引读者的兴趣。因此这不是一本香港
史,也不是一本一般的游记,而是介乎两者之间的著作。
这本《香港》的内容是非
插图四十幅,其中近十幅是彩色的,此外还有一些插画和图表,并附有两幅
单张地图,一幅是港九街道和人口密度分布图,另一幅是港九新界全图,都
是彩色精印的。
如果当作香港史来读,这书会令人失望,可是如果当作一个英国官员所
写的香港见闻来读,则到处会令人感到兴趣。因为正如所有到这个殖民地来
视察的英国官员一样,他的口口声声都是说要亲自接近香港的一般中国居
民,可是事实上无法不通过一些媒介,同时也无法摆脱自己的“优越感”。
结果,英格雷姆斯的这本《香港》虽然并非为我们中国读者而写,却令我们
读了,对于作者到处被人牵了走,听了一些不三不四的介绍,却还以为已经
了解了香港中国居民生活和思想的真相,不禁要发出会心的微笑。
英格雷姆斯立意要将他的这本《香港》写的轻松一点,避免令人认为是
殖民地部的官方宣传文字,尽量的叙述他个人与香港各阶层中国居民接触的
情形。他的意念中的读者当然不是中国居民,可是我们读了却特别感到兴趣,
因为借此可以领略到一个英国官员到了香港可以见到的是甚么,以及中国居
民,从爵绅、买办、英籍华人,以至中国渔民和街边的“苦力”,在他们的
眼中和笔下是怎样。所以我说,若是从这个角度去读,英格雷姆斯的这本《香
港》会使我们特别感到兴趣。
试举一个例为证:
英格雷姆斯抵达香港后,香港政府派了一位任职副华民政务司的钟某作
为他的向导,以便他有机会可以观察香港各阶层中国居民的生活。这位副华
民政务司当然懂得“洋大人”要看的是甚么,于是首先带了他去逛摩啰街、
荷李活道、大笪地,又介绍他与东华三院各当值总理会面,接受他们的欢宴,
又领了他去玩西环的“私人俱乐部”,看盲妹和私娼侑酒,又到街边看“鸡”
拉客。
在荷李活道,我们的这位副华民政务司介绍英格雷姆斯所参观的第一家
中国商店,是任何人再也料不到的,用英格雷姆斯自己的话说:
“他立即折入一家林立镶空树干的光线黯淡的商店。在店内的深处,有
一盏红宝石似的小灯在神坛前闪耀。从这隐僻处,店主走出来用一种愁眉苦
脸的态度来欢迎我们两人。”(原书第二十九面)
原来这位副华民政务引导“洋大人”参观的香港一家中国商店,乃是荷
李活道的一家棺材店!
看了棺村店,接着又看出售“阴司纸”的纸扎店,然后再带了“洋大人”
到大笪地算命看手相……用英格雷姆斯自己的话说,这位钟先生可谓眼光独
到,他先介绍了中国人对于死后和未来世界的观念,然后再介绍他们的现世
生活。
至于香港殖民地在一般英国人自己的眼中又怎样呢?英格雷姆斯也用
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作说明(见原书第四十二面):一个香港大班不久以
前回到英国,在伦敦邮局要寄一封信回香港,伦敦邮局的女职员竟不知道香
港是“英国殖民地”,要他按照外国邮资付钱,经他再三辩解,拿出确实证
据后,她才相信,但是还有点不服气的说:
“也罢,原来如此,但是我相信这一定是新近的事情。”
香港殖民地的百年纪念邮票早已发行了,在伦敦的邮局内还有这样的女
职员,难怪殖民地部要计划出版这部《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