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

这个字横亘在戴施心头,从接到命令起,一直就难以消化。

玺的全称是传国玺,在一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这块如今引得无数人垂涎的宝物还不过是一块顽石而已。

它当时埋藏在楚国的深山中,籍籍无名,后来被一个叫卞和的楚人觅得。卞和认定这石头里面藏着美玉,就将之献给楚王,可当时的玉工却说此石中无玉。卞和因此获罪,惨遭膑刑,被斩去了两条小腿。可他始终不甘,于城外终日哭号,直到楚文王时,这石头才终被纳入宫中,楚王遣玉工剖开,得一绝世美玉,命名“和氏璧”。

可这不过是这玉面世以来勾起的第一滴血——此后,楚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国有功,楚王将和氏璧赏赐给了他。可随之,昭阳宴客于水渊,忽有人高喝:“大鱼!”诸客一时皆临渊观鱼,转过头时,那块和氏璧竟凭空不见了。昭阳由此怀疑他的门客张仪,对其大加折辱,直逼得张仪远走避秦,此后凭一根三寸之舌成为了秦的相国,后张仪为秦拆破齐楚之盟,破楚,拘怀王,才终于报此大仇。

和氏璧的再度出现,是落入了赵国的太监缨贤手里,可旋即就被赵惠王据为己有。消息传出后,秦昭王闻之,命使者遣书赵王,说愿以十五城换此宝璧。

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能得其城,左右为难,好在蔺相如自请奉璧去秦。蔺相如面见秦昭王献璧,见秦王无意以城交换后,竟按剑直胁秦王,城虽未得,却终于携璧而归,成就“完璧归赵”这一段佳话。

直到秦王政十九年,秦破赵国,这块璧终于还是落到了秦王的手中。

嬴政灭六国,称“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令咸阳玉工将这八字刻在了和氏璧上,并将之雕琢成玺。从此,和氏璧就变成了国玺。

始皇帝本打算将它千世万世地传下去。没承想,赫赫大秦,竟也不过二世而亡。

那年,刘邦军至灞上,秦王子婴将此玺跪献给了汉主刘邦。

刘邦灭项羽后,开国大汉,同样极为珍爱此玺,命名“传国玺”。

此后,这块玺就在西汉的十二个皇帝间代代传承,直到王莽篡汉。当时,这块玺在王莽的亲生女儿、西汉的最后一个太后孝平皇太后手里。王莽派安阳侯向自己的女儿强求此传国宝玺,却遭到自己女儿的一顿痛骂。可孝平太后最终受逼不过,不敢再保留此玺,将其摔之于地。传国玺由此缺损一角。而王莽得之后仍旧十分宝贝,命工匠合精金加以镶嵌,依旧做为国玺。从此以后,这块玺虽缺了一角,却变成了个金镶玉。

王莽立国“大新”,大新存世也不过短短八年,旋为绿林、赤眉所坏。玺落入了更始帝刘玄手里。

后来赤眉军杀刘玄,得玺。赤眉军后又败于光武帝刘秀。玺入刘秀之手。刘秀以之开东汉两百年基业。

到东汉末年,汉献帝时,董卓作乱,联军讨伐董卓,这块玺无意间落入了江东的少年将领孙坚手里。

可玺在孙坚手里不久,即为袁术所夺。袁术一度称帝,死后,他属下荆州刺史徐珍携玺奔至许昌,将其献给曹操。

随后不久,曹魏代汉。

曹魏享国亦不久,不过四十余年,司马氏夺国,晋朝建立,玺当然落在了晋朝的司马氏手中。

可司马氏享国也不过五十一年——先有八王之乱,后遭永嘉之祸,胡人大起,匈奴人刘渊建立起来的汉赵政权先是攻破了洛阳,后又攻破了长安,接连俘获了西晋的最后两个皇帝,终结了西晋的帝柞,这玺头一次落入了异族人——也就是匈奴人刘氏的汉赵朝廷。

汉赵享国二十五年,即被羯族人石勒创建的后赵政权所灭。羯本小族,可石勒为人狡诈多谋,竟由此手握国玺,叱咤于一时。

而等到石勒、石虎两代羯人皇帝死后,整个后赵政权也就面临分崩离析。崩裂的后赵主要分成了三股势力:一是石虎的养孙、汉人冉闵,趁石赵末年之乱,夺取了邺城,建立了冉魏;二是氐人苻健,他本驻扎枋头,见石赵大乱,趁势率氐人西归,夺取了长安,建立了大秦;其三则是羌人姚襄一脉,因为与氐人相争入关落败,南下归顺了东晋司马氏。

……想到这儿,戴施忍不住叹了口气。

为了这块玺,从战国时代开始,秦灭赵,汉灭秦,魏代汉,晋代魏……如果这还算是流传有序,毕竟始终都在汉人政权手里,可接下来,就开始落入了胡人之手,次序竟然是:汉灭晋,赵代汉,魏灭赵……就这么流转百余载。

历史仿佛在这里开了个巨大的玩笑,来来去去就这么几个国号,彼此相杀相灭,而那依稀可识的国号下,御国之主已悄然变成了胡人……

最好笑的,无过于苻健夺得长安后,竟又立国号为“大秦”!

“备马!”戴施吩咐了一声。今夜,他要连夜赶往仓垣。

据说,冉魏的大将蒋干辅佐太子冉智守城,在燕军的重重围困之下,已派出了求援之使奔赴东晋,想求东晋救援。

他要拦截下这两个求援的使者。

如果机运好的话,他要去为朝廷争回这个传国宝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