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的护院一片吆喝,冲了杨小楼的戏兴,杨小楼拂袖回了后台,这一来,戏园内更乱了。吉祥戏园的老板生怕砸了园子,慌忙来到台上,朝荣禄所在的宫厢深深鞠了一躬,说道:“荣大人息怒,请稍候,一会儿就上演《霸王别姬》。因为临时改戏,没有准备。”老板这一席话,暂且压住了园内的嘈杂声,观众洗耳静候。张三暗暗骂道:“这荣禄老儿真霸道,闹得戏园不宁。”罗瘿公急急摇手:“这里荣禄耳目很多,你还是小心为好。”

一忽儿,帷幕拉开,《霸王别姬》开演,杨小楼饰演楚霸王项羽,另一英俊小旦饰演虞姬上场。“项羽”唱粉碟儿:战英勇,盖世无敌。灭赢秦,废楚帝,争长华夷。(诗)赢秦无道动兵机,吞并六国又分离;项刘鸿沟曾割地,汉占东来孤霸西。(白)孤,霸王项羽。自与刘帮鸿沟割地,讲和罢兵。请回太公、吕后;谁想他反复无常,会合诸侯,又来讨战。想我楚兵,不过三十余万,与彼交战,恐不能取胜;也曾命人,舒六颁兵,未见到来。正是:舒六颁兵无音讯,只恐周殷不来临……

张三正呼得入神,只见一个跑堂的递上一盘花生米。罗瘿公道:“三爷,请用。”张三顺手抓了一把,拈了几颗填在嘴里:“嘿,味道不错,脆香!”

这时,台上“虞姬”唱道:“明灭蟾光,金风里,鼓角凑凉。(诗)忆自从征入战场,不知历尽几星霜;若能遂得还乡愿,瓣炷名香答上苍。(白)妾乃西楚霸王账上虞姬是也。生长深闺,幼娴书剑;自从随定大王,东征西战,艰难辛苦;不知何日方得太平。适才闻得大王又要出兵灭汉,群臣屡谏不听;只恐寡不敌众,必败于刘邦之手。思想起来,唉,好不忧虑人也!(唱西皮散板)大王爷他本是刚强成性,平日里忠言语就不肯纳听;怕的是西楚地被人吞并,辜负了十数载英勇威名。”

“项羽”(唱散板):今得了李左车楚国之幸,到后宫和虞姬商议起兵。

“虞姬”(白):妾妃接驾,大王千岁。

“项羽”(白):平身。

“虞姬”(白):千千岁。

“项羽”(白):赐座。

“虞姬”(白):谢座。

“项羽”(白):可恼啊可恼!……。

“虞姬”(唱西皮摇板):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方得免兵戈扰乱,消却了众百姓困苦颠连。

“项羽”(唱散板):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虽英勇怎提防十面埋藏,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帐,此一番连累你多受惊慌……

这时,猛听得荣禄包厢中有一恶奴大叫道:“我家荣大人说了,快把《文姬归汉》中的蔡文姬、《太真外传》中的杨贵妃、《白门楼》中的貂蝉、《丁厢记》中的崔莺莺、《桃花扇》中的李香君都叫来,比比哪一个俊俏!”话音未落,几个恶奴随声附和,有的用拳头擂厢板,有的使劲跺地板。

台上演项羽的杨小楼和演虞姬的那个小旦慌了神,一时不知所措。

戏园老板从台后闪了出来,朝荣禄坐的包厢揖了一躬:“请荣大人多多包涵,今日实在请不到,请大人息怒。”

“不行!”“不行!”恶奴们闹得更凶了。有的恶奴开始把大把大把的香蕉皮、橘子皮朝台上扔去。杨小楼无奈,只得拉着那个演虞姬的小旦仓惶逃到后台。

恶奴们更火了,叫得更凶,骂得更刺耳了。几个恶奴齐声喝一声:“打!”一招“燕子钻云”,从台上跃了下去。

张三见此情形,手一扬,那花生米飞了出去。有几颗花生米正打中几个恶奴的眼睛。此时,台上台下乱成一团。

罗瘿公一拉张三:“还不快走!”二人溜下楼,裹在乱哄哄的人群中混出了吉祥园。走了一会儿,看看后面没有人追来,二人才放心。张三一指前头:“瞧,隆福寺庙会,走,逛一逛。”罗瘿公一摸肚子:“这里头可打鼓了。”张三见路东有个卖爆肚的小店,说:“今儿个我请你吃爆肚儿。”

二人进了店,刚落了座,只见掌柜的走过来,他穿着黑对襟棉袄,大冷天也不戴帽子,身子骨硬朗,嘴皮子利索:“您二位来多少,咱这爆肚儿,绿的,捂过的冻肚不入锅:三洗一切一控水,不搞那欺客的大盆汤买卖;讲火候看成色,在肚丝儿一挺一白一打卷之间见功夫。你们打听打听,北京城里谁不知道咱爆肚王!”张三道:“人叫人不来,货好客自来。你瞧,我们这不是来了吗?掌柜的,来一斤爆肚儿吧!”一忽儿,王掌柜端上两盘热气腾腾的爆肚儿放到桌上。张三一瞧,新焯出的爆肚儿,腾着热气,飘着馨香。那百叶切得细如青丝,葱翠得展开的小菊花瓣,雪白的肚仁象玉雕的虾仁儿。张三又叫道:“掌柜的,再热一壶竹叶青酒来!”

酒下肚热,二人大吃大喝,好不痛快。吃后,罗瘿公抹抹嘴就要走,张三拉住他对王掌柜道:“这位罗先生是京城有名的才子,你这门上正缺副对联,何不叫罗先生题一副联子。”王掌柜一听,笑道:“那敢情好,想不到遇上高人了。”他叫小伙计拿来红纸和笔砚,请罗瘿公题联,说道:“题了对子,这爆肚儿钱和酒钱就免了。”

罗瘿公拿起毛笔,想了想,写道:“爆字半边火,名满京华,全靠火候。”又在另一张红纸上写道:“肚字半边肉,化脏为鲜,全凭一焯。”横披是:“王氏一绝。”

众人看了,齐声叫好,王掌柜当即把对联贴在门口,看了又看,瞧了又瞧,赞不绝口。

二人酒足饭饱,又来逛隆福寺庙会。只见摔跤的、拉洋片的、变戏法的、耍大刀的、唱大鼓的、说评书的、驯鸟的、卖大力丸的竟相献艺。数百摊档的风味小吃,“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这里应有尽有。北京的炸灌肠、炒肝、茶汤、豌豆黄、驴打滚、艾窝窝、卤煮火烧、杏仁茶、搭连火烧;四川的汤元、延吉烤鱼、八宝莲子饭、双酿团、百果油包,兰州的牛肉挂面、酿皮子、烤羊肉串等琳琅满目。

二人来到庙会西头,只听吆喝声不止。有五个壮汉手拿长棍正与一个手拿长棍的壮汉厮打。张三道:“这是花会的五虎棍,这是他们正在表演一个《董家桥》的故事。传说残唐五代时,有个叫董家的恶霸建了一座桥,来往行人不管贫富都要交过路钱。有一天,赵匡胤路过此桥,董家要他交钱,他非常生气,便与恶霸说理,论理不成。恶霸便叫来他的五个儿子与赵匡胤斯打起来。郑子明卖油路过,见义勇为,抽出扁担帮助赵匡胤打败恶霸的五个儿子。因为恶霸的五个儿子称为五虎,所以这棍就叫五虎棍。以后赵匡胤做了宋代的开国皇帝,郑子明成为开国元勋……”

五虎棍表演完毕,那个挑单儿的壮汉跳到张三面前,鞠了一躬:“张三爷,您也来逛庙会啊!”张三点点头。那壮汉道:“三爷,您也给众位弟兄表演一个吧。”张三笑道:“今日是你们坐会,哪里有让我表演的道理。”那几个持棍的壮汉也走来劝张三献艺。罗瘿公道:“今儿个是大年初二,是高高兴兴的日子,你就不妨表演一下,助助兴。”

张三道:“你们出来二位,手持木棍站好,我来表演一招棍上睡觉。”

两个壮汉各持一木棍,拉开三尺的距离站好。张三大喝一声,一翻身,上了棍头,一根棍支撑他的臂部,另一根棍支撑着他脖颈。张三四肢平伸,若无其事佯做睡觉。两个持棍的壮士大惊失色,一个壮汉叫道:“我这棍好轻,好象没有人在上头。”另一个壮汉叹道:“张三爷轻功如此厉害,真是妙不可言。”过了一会儿,张三一招“鲤鱼打挺”,又翻过身子平躺在两根棍头上,大气不喘一口,围观者齐声喝彩。张三大叫一声,在半空中打一个旋儿,稳稳站于地面。

张三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对罗瘿公道:“走,瞧瞧宛八爷耍中幡去。”但听中幡场上掌声不绝。一根三丈来高的竹竿上悬挂着各色彩旗,两层幡伞五颜六色,中间有条锦绣的布面子,罗瘿公从人群间隙望去,见举幡的是一伸身材魁梧、英俊潇洒的中年汉子。他一忽儿将幡顶在头上,一忽儿又移在鼻尖,一忽儿又移在嘴中,一忽儿又顶在臂上。张三道:“这位就是善扑营的宛八爷,是南城的跤王,弟子有二百多人,其力无穷,跤法变幻不定……”这时,宛八爷叫一声:“宝三,快上来!”这时,从旁边转出一个伶俐的少的,也就十来岁,穿一破旧蓝布褂,肥青裤,他“噌噌”攀上中幡。原来在中幡的顶上绑着一只小椅子,那叫宝三的少年坐了上去,表演各种倒立,做出种种优美的功作,围观者叹声此起彼伏。有人将银钱扔了上去,那宝三一一用手接住,揣进口袋,还有一钱竟用嘴叼住。宛八爷在下面做了几招“霸王举顶”、“前后背花”、“左右担山”、“大小盘肘”的动作,然后一招手,宝三莞尔一笑,从幡上飘然而下,朝众人鞠了一躬,钻进人群不见了。

宛八要耍完中幡,张三上前打了招呼,道:“今儿个八爷也露一手,真叫人羡慕。”宛八爷用手拍拍土:“今儿个高兴,给徒弟们捧捧场子。”张三道:“方才那小家伙功夫真利索,我看大有前途。”宛八爷毛一扬:“他叫宝善林,是穷苦人出身,是个好苗子,人聪明,路子也端正,是我最喜欢的徒弟。”张三道:“八爷近日公务忙吗?有空闲到我那喝两盅去。”宛八爷望望天:“这大清天下可能要变天,善扑营的事儿多,你那儿又离城里远,一直没得空儿去,有机会再聚吧。”

张三告别宛八爷,和罗瘿公又来听法鼓。这法鼓老会起源于康熙年间,至今有近二百年的历史,那表演队个个插花盖顶,缠头裹脑,令人眼花缭乱。法鼓使用五种打击兵器,即钹、鼓、铙、钗、铬和铛子,称为五音联蝉。这些乐器原来都是和尚们手中的法器。现在用来喜庆丰收,取个吉祥。

张三细听那音乐,悦耳动听,静如平湖秋月,动如燕飞蝶舞,高潮时如行云流水,高峰时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钹铙上下翻飞,气象万千。鼓若惊雷,气势磅礴,使观者心潮澎湃,精神振奋。随着紧密锣鼓把人引向急风暴雨般的高潮,霎时雨过天晴,流水潺潺,十分迷人,一曲终了,余味绵长。

罗瘿公拉张三道:“别听了,听了一回看把你迷的,走到那边看看拉洋片的!”

一位身穿灰布长衫的汉子,指点着台上一张二米多高的彩画且说且唱。他身边放着一个有半个脸盆架大小的红漆木架,一面小鼓、一面小锣、一面钹一齐拴在上面。一段唱完,汉子拉动手里的绳子,那锣鼓便一齐响动起来。罗瘿公对张三道:“说起这拉洋片,还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呢!唐朝有一个好色的皇帝,每年都要从全国各地搜集美女进京。有一次,从苏杭两地挑选了十几名年轻貌美的姑娘送进京城。皇帝一见,龙颜大喜,当即收进宫内做嫔妃。过了一段时间,这一个个如花似玉的妃子都愁眉不展,个个想家,整口哭哭啼啼。太监、宫女百般服侍也无济于事,弄得皇帝也无可奈何,于是召集大臣们进议事,声言谁要能使嫔亿们高兴起来,重重有赏。护国军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听罢,心里一盘算,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于是奏明皇上,说道:‘妃子们年纪幼小又远离故乡,当然想念家人。’皇帝听了,觉得言之有理,于是问:‘爱卿有何妙策?’彭、李二位大臣说:‘皇上可在内宫垂廉,让嫔妃们在廉内讲述家乡风景,我们在廉外记述,然后按照嫔妃们所述,逐一绘图,悬挂在内宫壁上,这样嫔妃见画如见家,就可消除乡愁。’皇上听了连连点头,于是吩咐去办。第二天,八张摘绘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风景的彩画悬挂出来,袁、李二位大臣还编了唱词,敲着锣鼓且说且唱。嫔妃们在廉内边边听,感到亲切,一个个露出了笑容。皇帝重赏了这两位大臣,并命他们每日进宫,为妃子们演唱。后来这种演唱形式逐渐流传到民间,就成为拉洋片……”

正说着,张三忽觉背后有人扯他的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