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子里灯光昏黄。狭小的房间充塞着异味。

唯一没有歇息的是一个快四十岁的娼妇。她被这个像顽童般闯进来,浑身湿漉的高瘦男人一把推到铺着破蓆的床上。男人抹去额上水珠,掏出十五个铜钱,重重放在枕旁,又放下一个染上了一圈圈暗红的长状灰布包,然后解开湿透的裤子。

阳物像刀子般勃挺。

娼妇感受到一股粗犷原始的刺激,久已麻木的阴部迅速升起痒感。

男人一言不发地跨上床。

娼妇闭起眼睛。


曙光初露。随着朝阳上升的角度变化,平西石胡同上的参差屋影渐渐退却,露出被昨夜暴雨冲涮洁净的石板地。

一条早起的野狗奔过胡同。嘴巴上衔着一根苍白的断指。


狄斌睁着疲倦的眼睛,坐在木房外替灶火扇风,搅动着灶上大锅稀粥。他一夜未睡。

粥已煮透。狄斌倚在门前瞥向屋内。于润生、龙拜和齐楚仍在熟睡。两张吊床空空如也。一张属于仍被关在牢里的镰首。一张属于葛元升。

“白豆,你没睡过?”

于润生从板床坐起来。

“早啊,老大。早点弄好了,你先吃。”

于润生爬离板床,走到木房门外,摸着了挂在壁上的洗脸布。

狄斌从水缸掬起一瓢清水给于润生梳洗。

“我……担心三哥。他整夜也没有回来……”

于润生用布把脸抹干。

“放心吧。老三带着刀子。”

狄斌找出几只粗糙的瓦碗,掏了一碗热粥给于润生。于润生接过来,却没有喝下。

“我过去一下。”于润生捧着碗转到木房后,走过几条窄巷。清早的破石里已经吵闹不堪。每户都在咒骂争吵声中忙着煮早点、洗衣裳和准备一天作息。一群群打零工的苦力——许多是跟于润生一样的“腥冷儿”——聚集在巷道上谈话,看看今天的工作有没有着落。没有工作就要捱一天的饿。于润生跟其中一些认识的打过招呼,又捧着热碗继续前进。

他走到一幢好像快要崩倒的木板屋前。屋门打开来,从里面传出琴声和男人歌声。歌声沙哑粗犷却悠长不断;充满世俗风尘气味的字词配在一首古意浓厚的曲调里:

“出生啊——命贱

风中菜籽

长在啊——污泥

非我所愿……

誓共啊——生死

剖腹相见

刀山啊——火海

滴汗不流

烈酒啊——美人

快马嘀哒

呼兄啊——唤弟

不愁寂寞……

回首啊——看破

镜花水月

青春啊——易老

知己去矣

双手啊——空空

醉卧山头

生啊——何欢

死也何苦?”

于润生进入木屋内。屋里除了一张板床以外别无家具。一个看来五、六十岁的老人坐在地上弹奏着曲末的琴韵。弹琴的不是手指而是足趾。双臂齐肘而断。

“喜欢这首歌吗,小于?”老人高兴地站起来——虽然失去了双手,但动作看来仍毫不费劲。“正好,我饿了。放在地上。”

于润生把粥放下。“喜欢。就是太悲哀了。”

“人生多苦啊。”老人又坐下来,用右脚在床边的箩筐里找到一个汤匙,以足趾挟着它舀粥来吃。老人的双脚就像手一样灵活,把足掌举到嘴巴前,坐姿也没有动摇。

“午饭有着落吗?”于润生坐到老人身旁。

“可以啦。这么多年也死不了,没问题。”老人满布着刀刻般皱纹的脸展出笑容。他似乎从没有为自己的残疾而悲哀。

于润生不知道老人的名字,只知人人唤他“雄爷爷”。听说三、四十年前便在漂城的黑道上混,曾经非常风光。

“我这条命哪,是捡回来的。”雄爷爷常常这样对人说。

“听说你的兄弟昨天跟‘屠房’的人对起来了。”雄爷爷吃饱了粥,忽然说。“划不来啦。是‘屠房’哪。忍一忍吧。”

“我忍得了,恐怕我的兄弟忍不得。他们就是有一身硬骨头。”

“你不是能忍。”雄爷爷微笑看着于润生的脸。“你是能‘等’。我看得出来。唉,你跟你那群兄弟啊,除非离开这漂城去,否则不是飞黄腾达就是横死街头。我看得出来。猫是猫,老虎是老虎。”

“这么说你是劝我离开吗?”于润生想起雄爷爷刚才唱的词。

“年轻人,劝也劝不来。这是命,躲也不躲过。”雄爷爷说话的节奏起伏也像唱歌。“我只能说:事情凶险时就退一退吧。别为了一口气。我看过多少人死在那一口气上。也告诉你的兄弟吧。”

“太迟了。”于润生想起葛元升。“现在阻也阻不了。也好,我已等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