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顿工作在“解剖宝”。他脑子里好象一团乱麻似的,比蒙镇的一幕很难从脑海中

  褪去。太惊心动魄了!他的精神难以集中,一连犯了几个错误。

  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出传播死亡的媒介。他准备了几笼活生生的老鼠,每个笼

  都有独立联接输气管,一串地联接起来。他把盛载刚才试验中死去的“黑挪威”鼠尸体

  的密缝箱接到其中一个之上,一撤制,两笼间的空气接通,几乎是立即地,老鼠倒地身

  亡!

  看来是空气传播的迹象。

  他又接上另一完老鼠,但这次两笼之间加了一块滤膜,膜孔直径大约是零点一微米,

  即~个过滤性麻疹病毒的大小。放好后,他打开通气开关,老鼠活蹦蹦的。

  他静待了好一会,还是没事。唔——传搔死亡因素的媒介无论是什么,体积要比病

  毒大。

  他再换上另一些过滤膜,膜孔一个比一个大,直至老鼠死去为止。好了,“死亡因

  素”能通过膜孔了。他检视一下,模孔是两微米——相当于一个细胞的大小。

  这个简单的实验显示,死亡并不是由于某种蛋白质或化学分子的作用。在比蒙镇,

  他和史东曾经考虑过生物死后放出秽气造成传播的可能性。现在很明显,死亡并非由干

  什么气体,而是由一种细胞大小(比分子大得多)的物体所造成的。

  第二步是测定已死动物是否还带有危害性——

  他取出一只死老鼠,放进一只密封的笼里。接着把笼内的气体抽光。由于压力减低,

  老鼠尸体爆裂开来,令人不忍卒睹。当笼内变成真空之后,他泵进新鲜的经过过滤的空

  气,再接到另一笼活老鼠之上。

  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很有趣,波顿心里想。

  为着肯定死老鼠体内的物体已经完全暴露,他用机械手把死老鼠再进一步割碎。

  活老鼠在笼内还是蹦跳得跟以前一样欢快。

  结论很清楚:死动物是没危害性的。回想一下,这就是比蒙镇的秃鹫吃死尸而没有

  受害的原因了。死尸不传播疾病:传播疾病的因素是某些飘浮在空气中的菌株。它侵入

  动物体内,把动物杀死,但又不能在死去的母体内继续生存下去!

  不过,致命物体怎样侵入动物体内呢?

  因为传播媒介是空气,波顿一下子便想到两个途径;菌株或是穿透皮肤,或是通过

  呼吸通道进入肺部——又或者两样都有。怎样测定呢?

  他无疑可以为一只动物穿上保护装,只留下口鼻,看它是否死去。但那样花的时间

  太长了。波顿坐下思索了好一会。噢,试试这样吧——

  他知道致死的原因是血液凝结,很可能凝结是跟毒株进入体内同时发生的。如果是

  钻进皮肤,血液会先在皮肤底下凝结;如果是进入肺部,凝结会从胸部周围向外扩散。

  他决定用放射性血蛋白和同位素追踪法来进行测验,于是选了一只恒猴,将放射性

  镁同位素注入血管内,然后把它系在扫描器之下。实验开始!他将混有太空生物的空气

  送到恒猴所在。下列是扫描器绘的一系列图象。

  全部过程三秒钟!

  凝结从肺部开始,再散布到全身。波顿冷静地望着这惊人的数据。其实,他起初不

  相信一个人全身的五夸脱血液能在这样短时间内凝结;他也想过是不是脑部先形成血块

  夺去生命?但从扫描器得出的结果,使他完全否定了。

  这是他的一个严重错误!

  如果能够避免血液凝结,生物是否能生存下去?

  波顿取出几只老鼠,给它们注射不同分量的血液抗凝素,然后接通致命气体。第一

  只五秒钟内死去,最后一只也只捱了三分钟。

  波顿有点泄气。抗凝素可以延迟死亡,但不能制止死亡,看来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他把死老鼠放在一边,开始解剖最初死去的挪威鼠和恒猴。

  这里,波顿再犯下一个严重错误。他没有解剖注射了抗凝素的老鼠!

  解剖无疑是做得精细的。波顿把老鼠和恒猴的内脏取出,切了样片放在电子显微镜

  下检视。从表面看,动物都死于血凝固;大动脉、心、肝、脾、肺、肾都变硬了。不过,

  纤维组织却没有受到破坏。

  这些切片,染色等烦琐工作使波顿忙了十个小时。工作告一段落后,他坐下来整理

  出他的实验结果:

  1.“死亡因素”大约两微米大,并非是气体或分子,也

  不是蛋白质和病毒。它的大小跟细胞相似,本身可能便

  是某种细胞。

  2.“死亡因素”不具备传播疾病的能力。

  3.动物把“死亡因素”吸入肺部,再进入到血管,引起

  血液凝固。

  4.血液凝固是致死的原因,数秒钟之内便能破坏全身血

  液的循环。

  5.抗凝素不可以制止死亡。

  6.尸体内发现不到其它生理上的变化。

  波顿望着手中的清单摇摇头。抗凝素没有效用!嗯——但事实上一定有某些东西能

  制止血液凝固的!他知道一定有!

  因为有两个人毕竟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