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刘备就比不过孙权,更比不过曹操了。曹操是有过必罚,有功必奖。我们看《曹操集》,读到《请封荀表》、《请封荀攸表》、《表称乐进于禁张辽》、《表论田畴功》、《请追赠郭嘉封邑表》《夏侯渊平陇右令》、《假徐晃节令》等,可以知道,在曹操手下做将军是很有前途的,那论功行赏的风格,和汉高祖刘邦颇有些相似。

 然而,他也逼杀功臣。这一点,在《三国志》上也有显现,而《三国演义》把这方面的问题无疑是更夸大化了。

 帝王之气,帝王的人才政策,原来就该包括杀功臣这一项在内。如果说,三国时的几位开基立业人物,杀功臣不多,那是因为“时机”未到,毕竟他们还没统一天下嘛。对此,本章的末一段中另作分析。

 ⑶爱才如命—刘备

 如果说曹操的爱才、用才,属于帝王之气,那么,刘备的爱才、用才,就体现了贤君之风。表现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就不但是知人之深,尤其是爱才之切。孙、曹、刘比较,孙权的爱才是最少感情色彩的。你能干,我用你,而且信任你,完了。曹操的爱才是最有表现色彩的,我用你,我还要充分说明我为什么用你。如他用荀,荀的见解很合他的心思,他就说,你真是我的子房啊!他用许褚,许褚大刀一舞,斩杀两员敌将,他又说,真是我的樊哙。子房即张良,樊哙即鸿门宴上救刘邦的那位屠夫出身的猛将。你曹操是什么人,张嘴就是我的子房,闭嘴就是我的樊哙,但在曹操那里,却又平常得很,他就是要这样表现自己,虽然不是帝王,但很有帝王的气派。

 刘备爱才,以情为主,他是真爱,见了才就有些走不动路,非把这人才请到自己这里,他才吃得下饭,睡得着觉。这个就叫思贤若渴,爱才如命。

 爱才当然要知才,知道什么是人才,什么不是人才。刘备知人,在《三国演义》上也是出了名的,至少诸葛亮对他知人善任这一点很佩服。看《三国演义》的情节,十有八九,高明的是孔明,平庸的是刘备,惟有知人这件事,刘备比诸葛亮高明得多。比如《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马谡——说他重要,因为他虽然出场不多,但在两个关键性的场合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场合,是诸葛亮即将南征孟获的时候,曾与马谡有一段对话:

 孔明问曰:“吾奉天子诏,削平蛮方,久闻幼常高见,望乞赐教。”谡曰:“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兵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孔明叹曰:“幼常足知吾肺腑也!”于是孔明遂令马谡为参军,即统大兵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