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志和王文涛都认真看了寒新的《最后一枪》剧本,看完就都坐不住了,要找对方交流:真觉得是个好东西,题材好,剧本好,绝对能拍一个全国叫响的电视剧。两人认真探讨了一番如何运作如何把这个电视剧拍摄成功,都坚定了一个信心:一定要让《最后一枪》在全国获奖。他们俩都有点激动了。真是没见过的好本子,《最后一枪》震住了这两只老狐狸。

 可是《最后一枪》刚刚开始运作就遇到了麻烦。

 这一年的四月,国家广电总局发了一个文件,禁止各电视台在黄金时期播放涉案、反腐题材的电视剧,所有这类题材电视剧都只能在晚上十一点之后播放,也就是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去"涉案和反腐"。

 商人总是从自身私利来看待社会公共利益。

 《最后一枪》偏偏赶上了这个时候。因为它是涉案的,写的是警察侦查破案的事情,无论怎么惊心动魄,无论怎么歌颂警察,就因为涉了案,刚刚开始启动就被枪毙了,被扼杀在摇篮里,最终成了影视界无法打出的最后一枪,哑枪。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第一个动摇的是李成志。他不停地说:"完了,一切都完了,满以为找了个好的剧本可以拍个好戏,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在这之前李成志请了一批行家给他出主意,鉴定《最后一枪》,最后谁都说是个好剧本,都说拍出来绝对赚钱。现在好了,一夜之间就不能拍了,拍了也没人要,看着银子变成水了,他的手下就有人马上动员他收手,趁现在钱花得不多还来得及。北京有几家公司投资上千万了,有的拍了一半了,有的已经进入后期了,现在几百万几千万全都泡汤了,老板纷纷跳楼。李成志看到这情形也就萌生了放弃的想法,跟王文涛说:"算了吧,结束吧,我可不想做赔本的买卖。"

 王文涛却刚好相反,他看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商机,现在自己正在运作,只要转向比全中国任何一家电视台任何一个影视制作公司动作都要快:所有的涉案的反腐的影视作品一夜之间都上不了黄金档,那拿什么上黄金档?当别人还在抱怨还在犹豫还在徘徊的时候,聪明的商人却早已经抓住了发财的契机,这个人就是王文涛。

 王文涛一听说李成志要退就指着老同学的鼻子说:"你就这个德行?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就这么不堪一击?难道就因为这一纸文件就把电视剧的事给砸了?《最后一枪》不行了就不能有别的一枪?就不能有别的电视剧?电视屏幕难道还能天天开天窗?十几亿人每天眼巴巴等着电视看总不能没有内容吧?现在这个时候来这个文件正是时候,我们彼此什么损失都没有,上帝有意让我们避开这个风险你难道没有看见?还有多少题材等着我们挖掘你怎么这么轻言放弃?趁着现在都在彷徨都在观望我们投拍别的电视剧绝对稳赚不赔。"

 李成志顿时豁然开朗:这王八蛋脑子还真灵光,多少人要跳楼他却一下子看到了商机!做生意不就是这样?谁看准机会谁敢干谁就发财!和王文涛比起来,李成志觉得自己还是胆小了些。也许国营企业的老板做久了,怎么也没有私营企业老板那么灵活善变。影视界现在正是个空当,要做就是最好的时期,李成志不再犹豫,决定继续跟王文涛挺进影视圈。

 下一步就是怎么应对。

 王文涛问刘亚军:"怎么办?"

 刘亚军知道只能进不能退:"只有一个办法,改。改成不涉案的,把《最后一枪》里涉案的东西全部删掉,再加别的内容,比方爱情,一样可以拍,一样还是电视剧。"

 王文涛琢磨了一阵,觉得这不是个法子。《最后一枪》最大的看点就是涉案,当初看好的就是它涉案,案件大起大落,很有嚼头,现在要把最精彩的部分去掉还算个什么玩意?不好拍先不说,拍出来也不伦不类,搬磨唱戏,费力不讨好,不会有好结果。文涛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正在这时,编剧寒新的电话来了。

 其实这个文件下来最着急最伤心的是寒新。他觉得,自己怎么就这么命苦?一个电视剧搞了八年,被欺骗被践踏被蹂躏了八年,修改了无数次,除了还叫电视剧,里面的内容换了几百次了,人物也换了几百个了。好不容易熬到头了,可以挂名示人,出口恶气,不幸又被一刀切了。上面的人仿佛就是盯着他来的。多少涉案的反腐的电视剧,多少不应该拍的电视剧,多少烂得一塌糊涂的电视剧,都走过去了,为什么偏偏到了他这里就不行了?为什么非要等到他的《最后一枪》水到渠成了就来了这个文件?

 他感到非常痛苦,非常难过,寒新已然成为寒心。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不会怜惜不会同情任何人。

 可寒新不是那么肯认命的,痛苦了难过了之后他就在思考对策:你不是不让拍涉案剧吗?没关系,我不拍就是,还有多少别的题材可以拍?还有多少主题可以挖掘,又何必吊在一棵树上?活人还能被尿憋死?

 寒新在反复琢磨,从听到那个可怕的消息起他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天天在思考对策。关于题材,寒新没有一天不在考虑,当《最后一枪》脱稿之后他就在思考下一个选题。有两个选题他一直割舍不下:一是本市国贸大厦的那场震惊全国的火灾,十二个消防官兵壮烈牺牲,是一个值得一写的题材。他曾经一度想把那件事情反映出来,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合作单位一直没有动笔;还有一个北岛的女子特警队,同样是个很有看点的影视题材,过去也有女子特警队,是写武警的女子特警,公安的女子特警还从来没有反映过。眼下不是不准涉案吗?那好,不涉案,专门写女子特警生活的题材总可以吧?正好有个契机——全国公安大练兵。警察在干什么?一在破案,可不让写,二在练内功,这总可以写吧?我不写你这一面,可以写另一面呀,一样还可以唱赞歌呀,这不就是看点?一块没有开垦的处女地,多好的题材?

 想到这里,寒新豁然开朗,觉得两个题材都不错,绝对有卖点。仿佛再次看见了"著名编剧:寒新"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这个时候,中国影视圈内的所有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拍什么戏?拿什么来充实屏幕?

 寒新想到了这两个题材立即就打电话给王文涛。

 王文涛找来几个专家合计了一下,真感觉两个都是好题材,尤其是女子特警,真正反映公安的女子特警还真没有,是个空白,特别好反映。王文涛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关心各个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他发现自从广电总局的那个文件发出之后各台黄金时期几乎很难看到叫响的电视剧,真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播了,不是播一些进口的电视就是过去播烂了的电视剧重新翻出来反复再播。荧屏"资源匮乏",片荒已成事实。电视屏幕不会空着,天天总得播片子。

 这时刘亚军也来汇报,说:"寒新把女子特警的戏都跟我说了,之后我特地打电话给北岛市一位副局长,说了一下女子特警的戏。这位副局长说这个戏如果以后放到北岛去拍,北岛市公安局至少可以提供不下一百万的支持!"

 "啊?公安局肯合作?!"王文涛就震惊了,他立即跟李成志认真谈了一次。两人反复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终于达成共识:拍!

 唯恐李成志动摇变心,王文涛离开李成志家后,又安排原来在《娱乐天地》做过节目的一个叫戴姬的女孩子去攻关,让她千方百计稳住李成志。

 十天之后寒新赶出来一个故事梗概,写的是女子特警训练、出警、爱情,挺有看头,自己感觉满意,立即传到西海。王文涛和李成志看了个个叫绝,王文涛又请来魏东拿到影视圈内让行家们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是个非常好的选题,比《最后一枪》还好。寒新把一批女子特警队员描绘成了天上的仙女,个个故事感动人心。王文涛和李成志再次敲定:两家各投三百万,由李成志的公司先期拨款一百万给王文涛的南国影视文化集团运作,投拍女子特警,定名《为你喝彩》。

 瞎子打灯笼,一切照旧。

 王文涛叫来秦小阳,把写有"中华文化城"字样的字条递给他,嘴里蹦出几个字——应该可以操作了。秦小阳想劝说些什么,看了看一脸自信的老板,遂转身离去。

 突然来了一阵飓风,把那些游弋在影视圈周围的跃跃欲试的匆匆过客吹到九霄云外,却没吹走王文涛、秦小阳、刘亚军和寒新。他们居然用他们的《为你喝彩》立下了脚跟,怎么说也是个奇迹。

 是奇迹吗?

 当然是奇迹,王文涛一向以商业奇才自居,在关键时候他总是表现出奇才的思维,当然有时又会叫人摸不着头脑,但事情总是能按照他的设想往前推。商业游戏规则总在他的掌控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