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1-03 19:56:20

 四、过把瘾就死

 要献身于汉朝,准备斩妖除魔的两个读书人,都是江湖里数一数二的高手。他们分别是,司徒杨震,尚书仆射陈忠。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东)人,名门之后。

 杨家的老祖宗,可一直追究到刘邦高祖开国时。当年,项羽兵败垓下逃亡时,灌婴属下有一个叫杨喜的年轻人,追得特别卖命。他被项羽吓跑后,又返回去追,结果还是在项羽自杀的时候,及时冲上去砍得一块大肉。因此,他被封为赤泉侯。

 霍光时代,杨家又出了一个名声很大的高官。这个人,就叫杨敞,时为汉朝宰相。他做官的第一准则,就是安全第一,所以特别胆小,什么风头都不敢出,被时人称为汉朝第一胆小鬼。

 事多隔年,杨家又出杨震这般宰相级的头号种子,可谓风光无限啊。到了东汉末年,杨家又出了一个天才型的聪明人,他就是特会玩脑筋急转弯的杨修。汉朝四百年风腥血雨,杨氏家族犹如五岳高山,立于天地不倒,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

 杨震年少的时候,就执迷于读书,且一口气读到了五十岁。最后,他也混到了一个学术界的泰斗级名称——关西孔子杨伯起。

 孔子这辈子,有两大特色,一是学问高,二是门徒多。由此可见,这个杨伯起被称为关西孔子,至少他身边是聚集了为数不少的粉丝团的。但是,孔子读书时,一直都对官场念念不忘,可眼前这个杨伯起,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幅定力很足的样子。

 自古以来,几乎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梦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当时有人曾劝过杨震出去做官,他就是不为所动。

 难道杨伯起心中,真的已经绝了做官念头,不与世随波逐流了吗?事实上,不是杨震不喜欢做官,他是在等一个人。等一个识货的伯乐。当年,姜太公八十岁才等到了识货的人,他才五十岁,只要命够长,他还可以等三十年,急什么。

 可是杨震不急,有人急。就在他五十岁这年,等到了生命中的伯乐与知已。谁也没想到,他的伯乐竟然就是被羌人搞得没勇气,被虞诩搞得被脾气,灰溜溜地请辞了大将军的邓骘。

 邓骘拉杨震出道时,先是举茂才,然后是迁刺史,太守,太仆,太常,司徒。从茂才到司徒,别人几辈子都跳不到高度,他却只用了十一年。不是火箭,却胜似火箭,无不让人乍舌兴叹。

 有人说过,如果你不够优秀,说明你不够寂寞。真正优秀的人,都是在寂寞中煎熬,等待,锤炼与敲打中成长出来的。而杨震,就是这样的高手,五十年不移心志,专心练习武功,终于一飞冲天。

 陈忠,字伯始,其父陈宠,曾做到三公之一的司空。

 陈宠出来做官,主要是专业选对了,学的是法律。后来,陈忠也学了法律,一点也不比老爹差。他做过廷尉正,后来被拜为尚书。

 我们知道,自刘秀起,汉朝三公都是拿来摆设的,没有实际权力。政府实力,都在尚书手里。但是,如果天下出问题了,追究责任,都是让三公去顶罪,尚书都是高枕无忧,没他的事。由此可见,陈忠能够当上尚书,那可不一般了。

 不过,从某种角度来说,陈宠和杨震都是同一条船上的同志。因为他们无论是出身,或者是代表的阶级利益,都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可谓是同船不同心,彼此从来都是路人甲与路人乙的关系。

 不能因为这个,就说他们官官相轻。陈宠和杨震搞不到一块去,主要是因为一个人。而这个人,就是杨震的伯乐邓骘。

 说到邓骘,陈忠浑身都长嘴,直想咬人。事情是这样的:当年邓太后手握大权时,听话的张禹曾找到时为司空的陈宠,说一起联名上奏,建议邓太后追奏邓太后老爹邓训,陈忠老爹陈宠却拒绝了。陈宠拒绝的理由是,汉朝没这个惯例。

 就因为这个事,邓骘恨死了陈宠,然后就想方设法的打压陈忠,让他做不了高官。

 陈忠被打压多年,心里不但得了抑郁症,似乎有点变态的迹象。所以,邓太后一崩,他就像孙猴子里从石头里蹦出来了似的,卷起腿来就冲进皇宫,然后游说刘祜:现在该是你报仇血恨的时候了,对付邓家,一个都不能放过。

 陈忠仿佛要告诉邓骘,你能做初一,我就能做十五,你压我一阵子,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陈忠说到,也做到了。邓骘自杀后,谁都不敢去收尸。大司农看不去,立即跳起来替邓骘申辩,但是刘祜啥都没说,把大司家贬官,赶出洛阳城。

 这实在太过分了。

 邓骘是外戚没错,但他的名声还不至于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份。他有一个优点,是众人都看见的,那就是能够不拘一格,推荐提拔贤才。如果不是他,杨震估计还在书堆里扎着。事实也证明,邓骘提拔的诸多人才,都不是来蹭饭的,而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没有史实证明,杨震替邓骘说过话。但是,就在刘祜把大司农赶出洛阳城后,中央诸多高官,集体上书,替邓骘打抱不平。集体的力量是可贵的,刘祜看着那么多人替邓骘说话,脸一下子都红了。

 刘祜之前说过,邓骘没有参与邓太后的阴谋,准备要把他废了,所以才把他遣送回封国。现在却说一套,做一套,把人赶到千里之外的山沟沟,人家死了还不让收尸,好像说不过去呀。

 想到这里,刘祜都觉得太不好意思了。装出一幅很仗义的样子,下诏责骂地方郡守,然后派人替邓骘收尸,并且允许邓骘部分堂兄弟回京居住。

 尽管陈忠没有成功的实施,对邓家一个都不能放过的计划。但是邓骘死得这么难看,对于他这个大活人来说,已经够本了。所以,他也不再去追究什么,而是潜下心来,认真做好他的本职工作。

 然而很快的,陈忠发现,在官场,搞政治斗争很容易,但是想替国家做几件好事,实在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