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5-18 22:40:46
王嘉,字公仲。他刚出道时,参加考试,以甲科被录取为郎官,然后就被派去守门。守门没多久,不知何故,把该进门的人拦住不让进,于是被认定为失职,把他赶走。不久,光禄勋领导重新起用他,任为属吏打杂。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从此之后,再也不见王嘉失职。相反,他工作越做越上手,一路提拔。
最牛气的一次是,有一次被汉成帝刘骜叫去宣室,咨询政事,王嘉对答如流。于是乎,他就被刘骜破格提为太中大夫。然后,王嘉在官场上,犹如车手驱车上了高速,一路狂飙。先是被提拔为郡守,然后又是大鸿胪,再又是京兆尹,御史大夫。最后,刘欣把丞相孔光赶走后,提拔了一个叫平当的人当丞相。平当是汉朝出了名的短命丞相,当了不到半年,就因病走人了。
于是乎,时为御史大夫的王嘉,自然的就升上去,当了丞相。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搞学术,王嘉最敬佩的人,还是孔光。然而,他和孔光判若两人。王嘉口直心快,刚直凌厉,说到底就是倔牛脾气,他认定的死理,就要做到底。孔光不同,只要不要伤害我,什么理儿他都可以认。
王嘉这性格,刘欣是知道的。他就像一颗重量级的地雷,必须小心翼翼地绕过去。如果硬着胆子踩过去,他要跟你撕破脸皮对着干,最受伤的人还是自己,何必呢。
正因为如此,刘欣先待董贤为关内侯。到正式封侯的时候,再重新起草诏书,叫外戚傅晏把诏书送到王嘉那里,请他过目。
皇帝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够给丞相面子了。但是王嘉看了,心里冷笑,转而把诏书转给御史大夫看。御史大夫延看了看,也不作声。显然,他们都已经看出门道来了。
刘欣这封诏书,挂着是封孙宠等人,其实孙宠全都是垫底的。刘欣为了遮人耳目,才故意把董贤孙宠等人,到一张封侯名单中去。这招的确很高,然而刘欣精明,王嘉可不傻。
很快的,王嘉和史大夫贾延联合上书,表达他们俩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就是,反对封侯。准确地说,是反对刘欣给董贤封侯。
王嘉的奏书,写得一点都不客气。奏书是这样写的:陛下好像是想给孙宠等人封侯,可是外人都看出来了,其实为了给董贤封侯,才故意拉上孙宠等人的。当然,董贤不是不可以封侯。如果说他有功劳,就先把他曾经上奏的书拿出来,公布于众,让众卿来评议。如果大家没有意见,陛下就尽管封。以后董贤要出什么事了,大家要责怪,也不会怪到陛下身上。
最后,王嘉还加上一条,这样说道:当年,汉成帝刘骜想封他的宠男淳于长为侯爵时,就是这么干的。
刘欣一看,差点没晕菜。娘的,他以为自己很高明,没想到王嘉还有这一手。当初他只是将宋弘名字删除,换上董贤名字,如今说要公布董贤曾经告密的奏书,去哪里要去?想造假都来不及了。
刘欣仿佛吞了一肚子苦水,却没地方倒出。但他又拿不出奏书,怎么办?当然是难办。王嘉没给面子,人家还有理有据,他就只好忍了。
五个月后,董贤封侯的事,还是没有眉目。董贤不急,刘欣先急了。娘的,他可是皇帝,想给董贤封个侯,怎的就这样难,实在太没道理了。一想到这,刘欣就火了。
既然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刘欣再也按耐不住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下了一道诏书。语气很强硬,内容大约如下:“东平王企图造反,汉朝众卿都没人觉察,幸亏有了孙宠,息夫躬及董贤等人告密,要不然,等到事情惹大了,还怎么收拾。冲着这点,我就应该封他们为侯。董贤为高安侯,孙宠为方阳侯,息夫躬为宜陵侯。”
刘欣封完后,仿佛出了一口恶气,心里极爽地看着王嘉有什么反应。但是他等了半天,王嘉没有半点反应。王嘉是不是怕了呢?如果是怕了,说明你识抬举。一想到这,刘欣莫名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得意和快乐。
刘欣高兴得太早了。王嘉没有出手,不等于他怕了。沉默不代表消沉,更不代表畏惧。恰恰相反,王嘉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最佳时机,对刘欣发出了反攻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