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项羽和范增都在场,他们听了这话分为前后两段来理解,第一,沛公想当秦王,想提拔自己的人。第二,他不想与项羽等人分脏。从刘邦私人角度来说,第一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楚怀王就曾许诺谁进关中谁先当关中王。但是第二种是不可理喻的。秦朝是大家一起灭的,兄弟在外拼死拼活,你刘三凭什么一个人把天下之美人珠宝独吞掉?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这些诸侯不是全白忙活了?
项羽和范增全怒了,你赔你赚,谁愿意干这样的买卖?函谷关一事已受气了,没想到又来一事。打,不分脏就该打,打得你连秦王都当不了。
不过在论打之前,还要试问曹无伤,你此举目的何在呀?曹无伤也是一个不含糊的人,他无非是想弃弱投强,希望您项大将军能封他一个王。一条情报就想封一个王,真亏曹无伤想得出来。你想封王就等等吧,等我收拾了刘邦再另作商量。
范增为了激发项羽一鼓作气灭掉刘邦的决心,他这样对项羽说道:“刘邦这个人是出了名的烂酒好色贪财之徒,但是自从他进入关中后,听说他变得不贪财也不好色了。狗是改不了吃屎的,他这分明是政治作秀,志向可不小啊。我曾请人观看天象,发现只要有刘邦出现的地方,其上空都呈现出天子才具有的五彩斑斓的龙虎之气,你应该赶快速速出击,不然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范增这话有根有据,并非妄言。后面这段关于天子气之言,估计是盗用了吕雉的版本。然而不管如何,刘邦是必须打的,我范增已过七十从心所欲之年,还要跟着你们这帮年轻人四处奔命,为的是啥?为的就是有朝一天能分到一块鹿块。你刘三竟然通知连块骨头都舍不得留下,不打你还打谁?
范增一席话让项羽如火上加油,刘三头上的天子气,就是他肚子里胀得慌的怒气,不打你天子气他心里怒气难消,等不及了,明天就打开。
于是项羽命令诸军吃饱喝足,准备天亮开战!
项羽驻军在鸿门,和霸上距离只有二十公里的航空距离,这个距离如果是坐飞机的话,估计还没起飞就可以降落了。开打之前我们还是把双方军力比较一下:项羽四十万兵,号称百万大军,刘邦十万大兵,号称四十万大军。项羽在赵国救巨鹿城时,曾经一个顶十个干王离,他号称百万并非徒有虚名。但刘邦就差远了,有点阳光就想灿烂,有颗卫星就敢称上天,到时把你打得满地找牙时,看你还敢不敢吹牛皮。
如果我们看中国武侠电影多了,也会发现这样一种套路,电影主角面临生死倏关之际,突然天降蒙面人出手相救,从而绝地重生。历史不是电影,但是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当项羽准备明天早上把刘邦张良等人送去跟马克思先生探讨形而上学时,说时迟那时快,这天夜里有一个蒙面人突然从军营里跑出来,骑着快马去给对方通风报信去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项羽的大伯父,项伯。必须要澄清的是,项伯不是救刘邦,他是为救张良而去的。我在前面张良登场那一节中已经介绍过,项伯杀人时,曾跟着张良躲在下邳。项伯欠了张良一个人情,张良明天死期将至,欠债还钱,欠情还情,此时不还还待何时?
项伯赶到鸿门后,立即秘密约见张良,叫他收拾包袱赶快逃命。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张良对项伯说道,要逃大家一起逃,我得立即把这事告诉沛公。
项伯不由焦急地跺脚:天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沛公带着十万人能往哪里逃?你还是先把自己那条命救了再说吧。
张良又对项伯说:“我是替韩王成送沛公定关中的,现在他有危难,如果丢下他那就太不义了。”
此话一点没错,你项伯不就是为了义来救我的吗?我为了义去救沛公也是没错的。沛公跟项伯您是没什么关系,但刘邦毕竟是张良的知遇之恩,你项伯救了恩人的恩人,不等于报了大恩吗?
项伯一时无语应答。
张良把项伯留在军中,连忙去把刘邦从梦中唤醒告诉他大事不好。别看刘三平时一幅趾高气扬的样子,死到临头时他可是比谁都怕死,一时吓得手足无措。
张良看着刘邦那个六神无主的样子,试探地问道:“沛公扪心自问一下,如果明天开战,你打得过项羽
这话真是问到刘邦的痛处上去了,群斗不如项羽人多,单挑不如项羽力气大,这力量悬殊不是明摆着的吗?刘邦沉默半响,叹着气对张良说道:“打肯定是打不过的,你说我这下子该怎么办呢?”
这话好无助,路有两条:要么认输,要么干架。
张良对刘邦说道:“看来我们只有暂时认输了,我请项伯进来,你告诉他大家误会一场,您并没有背叛项大将军之意。”
刘邦情不自禁地问张良:“你是不是跟项伯有什么交情呀?”
张良连忙解释道:“交情谈不上,不过我曾救过他一命,所以他就报答我来了。”
原来如此。刘邦心有所悟,又问道:“你和项伯谁的年纪大?”
张良答:“项伯比我大。”
刘邦说:“你帮我请项伯进来,我要以干哥哥的厚礼对待他。”
张良邀请项伯,说沛公想请他喝酒。项伯又不是傻瓜,三更半夜喝什么酒?喝酒就算了吧,我还得连夜赶回军中待命呢。于是项伯连连推托恩公张良之邀。
一个要走,一个偏不让。张良告诉项伯,他如果不听沛公解释,就别想走出这个军营。无奈之下,项伯就被只好被拉着去见刘邦。
刘邦一看到项伯就说道:项兄,你得听我好好解释,项羽误会我啦,请听我细细说来。
第一,我自从入关以来,不要说珠宝,我就连一个铜板都不敢贪。我不但如此,还大力管好咸阳的档案和户籍,把咸阳所有的仓库都封好叫人看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什么呢?那就是等待项大将军过来做决定啊,我真不知道何来谣言说我独吞天下财宝?
第二,我之所以派人守着函谷关,主要是防备关中盗匪生事或者发生突发事件。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这样都是盼星星盼月亮盼项大将军早日到来呀,又何来我刘三造反一说?
哦,果真是这样?项伯的心似乎宽许了许多,既然是误会,那就继续喝酒。刘邦见火侯已到,立即使出撒手锏:立场向项伯提亲(约以婚姻)。
这招不可谓不猛,一下子让项伯无法招架。我们无法知道刘邦到底是为哪个孩子做媒,双方也不知道谁家娶谁家嫁,但是他一提出这门亲事后,项伯就答应了。
这真是叫人奇怪了,项伯的子女难道还怕找不到亲家吗?偏偏找个无赖当亲家?其实,当时刘邦与项伯约为婚姻成功,原来有三:
首先,张良面子太大了。张良是项伯恩公,他要自告奋勇地替刘项两家当证婚人什么的,项伯是无法拒绝的。
其次,刘邦项羽本同诸侯行伍出身,用现在的话说那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阶级矛盾。既然大家都坐到桌面把事情说清楚了,刘项两家前疑尽弃,又结百年好合化干戈为玉帛,何尝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再三,举目当今,争夺天下者唯有刘项两家。两家以政治婚姻关系联袂,如果刘项两家都当王封侯,试问天下还有谁比他们更大的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