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粉碎敌“扫荡”中,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我军作战,侦察敌情,抬运伤员,坚壁清野,站岗放哨,盘查敌特等。有的老太太,用白面捏成小日本鬼子,放在锅里煮或在火里烧,她们相信日本鬼子这样就会不得好死,反映出广大群众对日军的极大仇恨。
敌人在这次“扫荡”中多是乘汽车出动,有利于迅速机动、集结兵力。敌人的汽车和骑兵在广阔的原野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而我军只能利用村落、坟头、土丘打击敌人。平原的不利地形使冀南和鲁西北的部队伤亡了几百人。
残酷的战争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起来。在这次反“扫荡”中,有的部队和群众,利用天然的沟坑,避免了损失。于是大家考虑,如果把所有的大道都挖成沟,用以隐蔽自己,迟滞和阻击敌人之快速部队,就会保存我之有生力量,而且给我军提供打击敌人的有力战场。显然,这是一个好办法,但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民领导专门对此事进行了研究,为了把平原地区变成消灭敌人的有利战场,确定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破路运动。冀南行署发布的训令中规定,以大车作标准,把全部大路挖成道沟,深3尺
时值隆冬严寒,土地冻得像石块一样坚硬。只见到处是人山人海,有些人脱掉棉衣,汗流浃背地抡着镐头,扬起铁锹掘地挖土。有的村庄为了加快速度,在漆黑的夜里挂起灯笼,举着火把,昼夜不停地轮着班干。
投入到这一运动中的人民群众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破路大军。为了战争的胜利,他们不计报酬。真正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行动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画图。
据当时统计,冀南全区共挖路沟长达5万里。这些路沟如果连起来,可以从地球中心走个来回。这些纵横交错、密如蛛网的道沟,在坚持平原游击战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攻时可以隐蔽接敌;转移时可以隐蔽分散,迅速脱离敌人的火力射击。而敌人的装甲车部队和重武器以及汽车,只能望沟兴叹。如果敌人要填沟前进,其速度则远远不如我军的两条腿了。所以,当时有人称这一工程为平原上的“马其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