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华盛顿未告知李奇微细节情况,但是他们不坚持强硬的谈判立场,这种看来“软弱”的表现是因为他们相信,任何监督过程都不能确保共产党不发动新的攻击。如前所述,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和温斯顿·丘吉尔首相1951年11月在巴黎的一项英美联合宣言中一致认为,停战之后任何扩大战争的行为都将导致联合国军对中国大陆的直接攻击。后来在11月于罗马举行的艾奇逊、布雷德利、罗伯特·洛维特(他已于9月接替患病的乔治·马歇尔将军任国防部长) 和英国参谋部的会议上,对这个问题又进行了讨论。艾奇逊认为,要达成一项能够提供真正充分的监督系统的停战协议可能是做不到的。洛维特补充说,由于共产党的主要基地都在鸭绿江以北,凡是限制在朝鲜之内的监督都不能保障战争不重新发生。艾奇逊要求英国人发表一项联合宣言,扬言如果中国人破坏停战就进行报复。英国人看来更赞成轰炸“满洲”而不是进行海上封锁。12月19日,参谋长联席会议问李奇微,对一项向中国人提出的警告有何意见,这项警告是:“在朝鲜的新一轮侵略将导致新的战争,这场战争将会给中国带来美国及其盟国认为军事上可实施的全面惩罚。”

李奇微认为他的部队不能实施多少这种“全面惩罚”。一旦签订了一项停战协定,中国人肯定打算加强他们的空中实力,而且他已被告知,联合国军不能指望有什么重大的增援。李奇微问参谋长联席会议,国务院是否了解这一警告的含义。他在1月7日打电报说:“在我看来,除非准备接受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后果,并批准使用原子武器,否则联合国军事力量对红色中国进行惩罚的可能性将是无效的。”

李奇微又一次被置之不理。1952年1月1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给他发去一份由国务院起草的,甚至更为软弱的美英“宣言”文本,请他提意见。该草稿说,破坏停战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以致十之八九,交战行动不会只限制在朝鲜国界之内”。李奇微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觉得这种方法毫无意义。“在现有的能力下,本军不能给中国造成足够的威胁……以制止它发动新的侵略。”他说,唯一切合实际的办法是,一揽子解决整个停火,不要留下任何问题待以后解决。

最后,双方心照不宣地同意把重建机场问题暂且挂起,转而解决其他问题。在1月初的几天中,联合国军与共产党就战俘问题又争吵不休了,这个问题占据了和谈的中心长达18个月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