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平凉,位于甘肃省的东部“蜂腰”处和六盘山麓,居泾河上游,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深壑峭壁,关山险要,人烟稀少,气候多变,是东瞰关中,西通新疆,控扼西陲的要冲。因其具有“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的独特地理位置,“关中安定,系于此也”。因此,平凉历史上又称安定。

毛泽东和彭德怀早就看上了平凉,决定把打击青宁二马的战役地点就选在平凉地区。因为,平凉作为扼制甘肃、宁夏两省的咽喉要地,我军如能占领,即可形成直捣兰州、银川之势。但是,攻打平凉对第一野战军来说,也有不利的地方,这就是远离后方,供应较为困难;而二马后有兰州、银川为依托,补给相当方便。加之,青宁二马尚未受到严重打击,必将凭借平凉一带的天险拼死抵抗。

于是,7月19日,第一野战军在宝鸡虢镇以北的文广村一座破旧寺庙的大殿里,召开了军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扶郿战役经验,确定下一战役目标。彭德怀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认为,青宁二马正在准备平凉决战,这是第一野战军聚歼青宁二马主力的一个极好机会。彭德怀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扶郿战役是我们同胡、马集团决战的第一个回合,而第二个回合就是平凉战役。

扶郿战役后,胡宗南虽然还有十多万兵力,但分散于东起秦岭之东江口、佛坪,西至徽县、成县、武都地区,南至安康、汉中等地,已成惊弓之鸟,短期内没有进攻关中的能力。青宁二马退守陇东地区后,如继续退却将失去甘肃、宁夏之咽喉平凉,这就会造成我大军直捣兰州、银川之势,因此,估计青宁二马在未受我军歼灭性打击的情况下,将会在平凉六盘山一带依天险抵抗。

彭德怀还强调指出,西北雨季将近,陇县南北山高路险,人烟稀少,这就要求我们的战役行动应尽量提早,推迟则困难更多。

会议决定,乘胡、马彼此远离之机,进行平凉战役(陇东追击战)。采取“牵胡打马”的作战方针,于平凉、泾川地区歼灭二马主力,为而后进军兰州,解放大西北开辟道路。接着,作了具体的作战部署:除第18兵团(欠62军)取积极防御姿态,位于西安(2个师)宝鸡(4个师)线钳制胡宗南部外,集中第1、第2、第19兵团和第62军共10个军的优势兵力,分为三路向平凉攻击前进。

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彭德怀指挥第19、第1、第2兵团的30万大军开始西进,向青宁二马的部队迅猛地压了过去。

然而由于青宁二马之间产生不和,分别弃平凉城后撤。因此,第一野战军未经作战便收复平凉城,平凉战役计划流产了。

随后,彭德怀立即修改原来的作战方案,将追击聚歼青宁二马主力改为分割二马,各个击破。

7月27日,彭德怀、张宗逊、阎揆要在给第19兵团的电报中指出:“根据现在态势,宁马似背靠固原,青海马继援背靠兰州,于平凉与我决战企图似改为节节抗击,迟滞我军前进。”因此,第一野战军决心继续执行追击任务,并各个歼灭青宁二马。同时命令:

——第19兵团向泾川、平凉攻击前进,占平凉后向固原、海原方向发展,追歼宁马;

——第1兵团于7月28日“由陇县经固关镇、马鹿镇向张家川攻击前进”,消灭青马骑兵第14旅、骑兵第8旅,并准备歼击由静宁、通渭方向可能来援之敌,得手后,“出秦安、天水,准备进占陇西”;

——第2兵团一部肃清上官镇之敌后,尾第1兵团沿张家川向龙山镇、莲花镇攻击前进,协同第1兵团歼灭上述之敌,准备出通渭、马营镇。

命令下达之后,3个兵团犹如3支利箭,迅速射向正在后撤的青宁二马。

在追击青宁二马的征途中,第一野战军各部队备历艰险。第1兵团向陕甘边境西行,沿途层山连绵,净是峰谷起伏、望不见头的大黑山,令人看来心寒。群山层层叠叠,耸峭的石壁直插云天,山道崎岖,很难行走。时值雨季,西北高原气候瞬息万变,经常遇到狂风暴雨。部队常在荒山梢林中的湿地上坐着过夜。

经过20多天的西进追击作战,第一野战军除先后解放县城20余座,横扫沿途敌零散部队和地方武装外,并在固关等地歼灭青宁二马主力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