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赋予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总的任务是,如果南京政府不愿意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就应打过长江去,捣毁国民党的老巢——解放南京,解放上海、杭州、武汉等大城市和苏南、皖南、浙江广大地区,然后乘胜向东南各省进军,进而解放全中国。

为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毛泽东命令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继续具体组织指挥二野和三野主力以及四野的先遣兵团即第12兵团、江汉军区,桐柏军区,鄂豫军区等3个军区作战。要求以上部队按照总前委的统一部署,协同作战。

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坐镇合肥司令部,根据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结合敌人的江防特点和兵力部署,拟定了《京沪抗战役实施纲要》。《纲要》对我军参战部队的具体作战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保证战役计划的实现,总前委决定将两大野战军划分为3个作战集团,即西集团、中集团和东集团。

西集团由二野3个兵团和四野第12兵团组成,共35万余人;中集团由三野第7、第9两个兵团和榴弹炮兵第2、第4团及第1团1个营,还有骑兵团组成,共30余万人;东集团由三野第8、第10两个兵团和榴弹炮兵第5、第6团以及苏北军区3个警卫旅、海防纵队、坦克团、炮兵预备队等组成,共35万人(这3个作战集团又称西路大军、中路大军、东路大军。)

3路大军的具体部署大致如下:

西集团由二野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在湖口和棕阳镇之间渡江。

第3兵团在棕阳镇至安庆以东地段渡江,第5兵团在安庆以西至望江段渡江,第4兵团在望江至湖口段渡江。

3个兵团渡江以后,要以勇猛果敢的行动,消灭沿江之敌。得手后,第3兵团首先消灭殷家汇的敌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向歙县挺进,截断徽杭公路,并沿徽杭公路东进杭州。第5兵团渡江后快速沿景德镇、婺源前进,占领衢县江山段铁路。要求该兵团抢在第3兵团之前完成此任务,以保证截断敌人的退路。第4兵团渡江后,则迅速沿江东进,接替第9兵团的任务,监视芜湖的敌人,并准备进攻和占领南京。

东集团,由粟裕和张震率领三野司令部,直接指挥渡江作战。渡江地段为黄港至口岸之间和三江营至京口之间。在发起渡江作战的同时,命令一部兵力积极佯攻两浦敌人吸引南京之敌,以保证渡江作战成功。

渡江后,留一部分兵力歼灭沿江之敌,力求站稳脚跟,调整态势,巩固阵地和后方联络线,然后扩大战果。主力则对敌人作有后方的迅速推进,控制宁沪铁路,会同中集团合围南京、镇江和芜湖的敌人。

中集团,由谭震林组织指挥,在裕溪口至姚沟段和姚沟至棕阳镇段实行渡江作战。同时,以一部分兵力在芜湖和和县地段上进行佯渡,牵制和迷惑芜湖的敌人。

渡江后,留一部分兵力配合西集团消灭当面之敌,主力则迅速东进截断宁杭公路,会同东集团完成对敌人主力的包围。

东集团和中集团从南京的两侧实行渡江。渡江以后,两个集团对敌人实行钳形包围态势,力求从东西两个方面,向中心压缩,把敌人包围在广德、长兴以北地区,并夺取南京。此着胜利以后,再向上海、浙江、福建进军,协同西集团消灭向纵深逃窜之敌。

四野的第12兵团和江汉、桐柏、鄂豫军区部队20余万人,一部分兵力进占浠水、薪春、黄梅等敌白崇禧集团的防区,钳制九江方面的敌人,保证西集团渡江作战的右翼安全;另一部分兵力进占武汉的外围据点花园、孝感、黄陂,造成进攻和夺取武汉的态势并准备在武汉至九江之间地段渡江南进。

以上从湖口至张黄港地段,敌我总兵力的对比为1:2.2,在强渡地段八圩港(江阴)至口岸(扬中)地段,敌我兵力对比为1:3。这样,我军在主要攻击方向上的兵力,相当于敌人的2倍至3倍。在整个渡江作战中,我军参战主力部队为120余万人。这个数字是出乎敌人意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