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字宜生。山西临猗人。保定军校毕业。原为阎锡山部属。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1931年后曾任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曾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和绥远抗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8、第12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对北平和绥远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的深秋,傅作义指挥的部队,还有60余万人。他的主力部队4个兵团,12个军,52个师,部署在东起北宁线的滦县,西至平绥线的柴沟堡,1200多里的狭长地带,以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唐山为重点,摆成了一字长蛇阵。
第一防区,为西翼张家口防区,包括傅系1个兵团,2个军,7个师和2个骑兵旅。防区以张家口为中心,包括怀来、宣化、张北、崇礼、万全、柴沟堡、怀安等城镇。这个防区的指挥官第11兵团司令名叫孙兰峰,是傅作义的心腹。孙率领兵团部和袁庆荣的105军3个师和保安部队,驻守张家口。傅系104军军部及其所属3个师驻怀来。傅系王牌主力35军3个师,由军长郭景云率领作为机动部队,来往于北平和张家口之间,驻北平丰台,作为傅的保驾部队。傅系总部直属101军之271师,驻守宣化。傅系骑兵第5旅和第11旅,驻守左卫、柴沟堡、怀安等城镇。
第二防区,为总部所在地北平防区,包括傅作义的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李文的第4兵团和石觉的第9兵团。共有5个军,14个师和1个骑兵师,25万人马。防区以北平为中心,包括北平外围的怀柔、密云、平谷、昌平、顺义、南口、良乡、涿县、八达岭、门头沟、房山、通县、固安等城镇。傅作义的总部驻北平中南海。傅系郭景云的35军,原建制属张家口的第11兵团,但该军为机动部队,驻丰台,来往于北平至张家口之间。傅系的骑4师和新31军驻北平城郊区。李士林的101军军部和3个师,决定放弃保定移驻良乡、涿县地区。石觉的第13军及其4个师,决定放弃承德,移驻通县、怀柔、密云地区,袁朴的第16军军部及其3个师,驻南口、八达岭、昌平地区。
第三防区,为东翼津塘防区,包括蒋系侯镜如的第17兵团,共5个军,16个师。防区以天津、塘沽为中心,包括唐山、芦台、汉沽、廊坊、杨村、杨柳青、宝坻等城镇。第17兵团司令兼津沽防区司令侯镜如率本兵团及段的87军等部,驻守塘沽地区。津沽防守副司令兼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率领本部直属5个师和林伟俦的62军,刘云瀚的86军等部驻守天津市及其周围郊区。黄翔的92军军部和郑挺锋的94军军部及其所属共6个师,分驻天津之廊坊、杨村、杨柳青、宝坻等城镇。
在具体兵力部署上,傅作义是煞费苦心的。他有意把蒋系部队摆在北宁线,把傅系部队摆在平绥线,一旦东北解放军主力入关,蒋系部队首当其冲,而傅系部队在不利情况下,可以向绥远逃之夭夭。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敌人在平津固守,还是从平津撤退,在蒋介石、傅作义和美帝国主义三者之间,同床异梦,各怀鬼胎。蒋介石既想让傅作义固守华北,迟滞解放军南下,又想把华北兵力全部南撤,巩固江南防务,举棋不定;傅作义也脚踩两只船,想看看形势变化,平津能守就守,不能守就西逃绥远,不得已时就向南逃跑,但又摆出固守的架势,想捞取美援,扩充实力;美帝国主义看到蒋介石大势已去,从援蒋武器中拿出一部分,直接供给傅系部队使用,好让傅作义固守平津,维护美帝国主义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