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地处汉水上游,连接荆豫,控扼南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襄阳古城在汉水南岸,城池坚固,三面环水。与樊城隔汉水相望,可以相互增援。
东汉末年,刘表为荆州刺史,治襄阳。三国时期,这里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争夺的军事重镇。曹操得荆州,便可南下威胁江南,西进夺取巴蜀。刘备或孙权得荆州,便可北图中原。
以后历代南北争端,襄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晋统一战争中,大将羊祜、杜预分别镇守襄阳,以此作为南下攻吴的战略基地。东晋时期,前秦大军南下攻襄阳,太守朱序的母亲在城西北建起一道内墙,称“夫人城”,前秦军猛攻襄阳,在夫人城前屡次受挫。元军攻襄阳,水陆夹攻不克,围困五年才最后破城。清代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也。”
当时,襄樊是国民党第15绥靖区驻地。司令官康泽,四川安岳人,黄埔三期。先在国民党军中从事政治工作,后长期担任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头目。抗战期间兼三青团负责人。1947年任国民党立法委员、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1月任第15绥靖区司令官。
康泽在国民党内地位很高,但并不是一员战将,没什么实战经验。他手下也没有嫡系部队,蒋介石把川军的163、164旅交给他指挥。康泽感到这是刘湘的旧部,自己指挥不动,推荐川军将领郭勋祺来当他的副手。
川军的两个旅是老兵老枪,没有重武器。原驻老河口的104旅都是新兵,武器不错,缺乏作战经验,宛西战役时被我军吃掉一个团。用这些兵守卫襄樊和周围十几个县,实在捉襟见肘。
康泽将战斗力较强的163旅派往老河口,164旅守樊城,作为襄阳的外围,104旅守襄阳。康泽还不放心,请求白崇禧把吴绍周85师的整23旅调往襄阳,作为骨干力量。23旅驻守襄阳仅两个月,吴绍周要参加中原作战,坚持要23旅回来,襄阳城防守空虚,康泽只得从两个川军旅中各抽一个团加强襄阳守备。(董益三:《襄樊战役康泽被擒记》,载《文史资料选辑》)
6月21日,华野陈唐兵团攻克开封后,白崇禧判断中原我军也将参与豫东会战,于是决定将华中“剿总”主力向豫中集中,寻找我军主力决战。他不但将胡琏、张珍兵团主力北调参战,还将留守南阳的整20师调往确山作后应。这样,襄樊之敌完全处于孤立状态。
刘伯承抓住战机,命令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中野6纵、桐柏军区部队和陕南军区第12旅共14个团的兵力,独立进行襄樊战役。
23日,6纵司令员王近山到桐柏军区与王宏坤会商作战计划,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直攻襄樊;二是先打老河口,再打襄樊。
26日决定执行第二方案。于是,6纵从新野地区出发,直扑老河口。(《中原野战军襄樊战役总结》,1948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