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野战军下达给第2纵队的任务是西渡黄河入陕,消灭韩城守敌,策应野战军主力作战。
早在2月9日20时,王震在给彭德怀、张宗逊和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就提出:“野集主力围宜打援,我由禹门口师家滩西渡。日期及任务,请即示知。贺(贺龙)已到隰县,须待彭(德怀)确定我纵行动日期,以便决定与贺会面,请示西渡时间、地点。”
2月15日,第2纵队司令员王震在晋南新绛接到了彭德怀命令第2纵队西渡黄河参加宜川战役的电报。16日,他主持召开了纵队党委会,17日,在新绛举行了为向国民党统治区进军,转入外线作战的全纵队誓师动员大会。
贺龙特地赶来检阅了部队并讲了话,他说:“毛主席在中央‘十二月会议’上讲,现在的战争,主要的已经不是在解放区进行。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你们要在这个历史的转折中立大功!今天,我是来欢送你们的,欢送你们打到蒋管区去,解放大西北。”
王震也情绪激动地说:“10个月前胡宗南气势汹汹地进攻延安,想一举消灭我们。我们就是那么好消灭的吗?没想到他们天天被我们消灭,几十万军队让我们一口一口地吃掉了他七万。他们的人越打越少,我们的人越打越多。就以我们2纵来说,原来只有9000多人,今天却有2万多人。昨天他进攻我们,今天我们去进攻他们。这可是真正的进攻,叫他们来不及还手就把他们消灭。今天贺老总讲了,我们从现在起转入外线作战。我们纵队党委提出了1948年的八项任务,首要的一条,就是争取在今年内消灭敌人三万人。贺老总说,要我们在这历史的转折立功。我现在代表纵队党委号召大家:要争取1948年第一功!”(《王震传》)
王震接到彭德怀西渡黄河参加宜川战役的电报后,就在考虑究竟从哪里过黄河有利?绕到远一点的地方渡河,平稳安全,却要多费时间,部队多走路也要增加疲劳。如果就近突然从禹门口强渡过去,会使敌人大吃一惊,又能赢得可贵的时间。只是禹门口河水湍急,地势险峻,敌人戒备特严,风险太大。因此,他整整考虑了一夜。
天一亮,王震又召来第2纵队的几位领导商讨。当大家听说要从禹门口渡河时,都很担心,讲了许多不利的条件。王震默默地听着,然后说:“因为险,才有意义。我知道那里地势险要,敌人防守严密,胡宗南也会判定我们不能过去。如果我们这两万人突然过去了,这对敌人会有多大的震动?所以,越是险处越安全,越是险处越有价值。”
最后,大家同意了王震的意见,决定部队从禹门口渡黄河。但这一决定上报西北野战军司令部后,彭德怀也感到这个险冒得太大了,要王震重新考虑。由于王震决心已下,彭德怀把王震的渡河方案转报中央军委,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在毛泽东看来,“王震这个人呐,他说能过得去,就一定能够过得去的”,(《王震传》)从而决定了王震率第2纵队从禹门口西渡黄河。
禹门口又称龙门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到了这里,率众凿开龙门山,黄河之水冲出山峡,浩浩荡荡,奔泻千里。黄河古道两岸刀削般的悬崖绝壁,就像两扇石门,大禹取名“龙门”。后世人们不忘大禹凿龙门的功绩,便把它称作“禹门”。
禹门口地在汾河汇入黄河处,隔河距离韩城60里,渡口对岸和韩城有敌人的两个团防守。
2月23日,王震率领第2纵队的千军万马涌到了黄河东岸的沙滩上。只见右侧是高耸入云的龙门山,眼前就是禹门口的滔滔急流。王震和第359旅旅长徐国贤等人一起来到了首先强渡的第717团。团长杨一青把第4连选作突击连,亲自挑选了13名勇士,组成了强渡突击小组,由4连副指导员徐邦全任组长。
当天黄昏,在强烈炮火掩护下,13名勇士乘第一船登上对岸。
经激战,占领了四处滩头阵地,打垮了敌人反击,掩护主力陆续登岸投入战斗。当晚10时,第717团全部西渡过了黄河,禹门口完全为我军控制,韩城守敌闻讯弃城南逃。接着,王震率部渡过了黄河。
多年后,王震回忆说:“我们为什么要走禹门口过河?是出乎敌人意外的。毛主席后来问过我,我说: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主席说:啊!你还懂得辩证法呀!”(《王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