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国民党军的40万兵来说,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团30万人,就显得稍薄弱了,且战场环境恶劣,群众发动不深入。兵力对比上,我远远少于东北国民党军。7月份因敌战场上暂时休战,为我加紧整顿军队提供了机会。我主力部队整编为5个纵队15个师,另有10个独立师、44个独立团,初步建立了炮兵、装甲兵、工兵等兵种。地方部队整编为东、西、南满3个军区,6个小军区。同时各军区组建第一批二线兵团,以备及时开赴前线,补充主力。这时,东北我军总兵力约30万人。
在战场环境方面,东北的冬季严寒,北满大部地区最低气温在零下30摄氏左右;南满大部地区也在零下20摄氏左右。这为当时缺乏防寒装备的东北民主联军作战、行军增加了很大困难,特别不利于夜间作战和长时间的野外作战。同时,北满地区河流阻隔,松花江、伊通河、饮马河、新开河纵横交错,给解放军的大兵团行动造成很大障碍。集结在松花江以北的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只有利用为期3个多月的冰封季节,才能在江面往返机动。这也给南、北满的战略配合带来了季节上的局限性。
在民情、社情方面,如前所述,由于东北解放区建立较晚,群众条件也远不如关内各老解放区,再加上交通等方面的原因,我行动和作战保障困难都很大。
针对东北战场的这些特殊情况,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确定如下作战原则:
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中小规模的运动战、歼灭战。总部多次指示各野战兵团:“在作战方针上,目前阶段不采取打大的防御战和进攻大的驻止的敌人,而采取集中兵力打中、小规模的运动战,着重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保持中小城市与广大乡村。造成敌人处于如过度分散则被我各个歼灭,如过度集中则广大地区落在我军控制之下的矛盾中。”(林彪、彭真、高岗、陈云致中共中央军委及各部首长电,1946年10月19日)
“准备暂时主动的放弃一些地方,而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打敌单独的小股,或敌一路中之一部”。提倡“小仗当大仗打”,“杀鸡要用牛刀”。要求每战集中6倍至9倍于敌的兵力,“我一个师通常应找敌一个营左右的兵力打;我一个纵队通常应找敌一个团左右的兵力打;应拿两三个纵队对付敌一个师。但在情况有利时,当然可酌量减少这种倍数。”(林彪、彭真、高岗、陈云致各纵队)
强调“集中兵力找分散的小敌一个一个地歼灭”,以求积小胜为大胜,逐步削弱东北的敌军。把这种战术当做夺取东北胜利的“主要作战方式”。(林彪致各部首长电,1946年10月19日)自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重新发动对东北解放区的大举进攻,至1947年春这一时期,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极为重视总结、推广各部队集中兵力歼灭营、团建制国民党军的经验。
提倡打“硬拼仗”。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认为,在国民党军兵力强、增援快、群众条件差的情况下,东北战场很难遂行通常优越条件下的歼灭战。然而,在国民党军向南满大举进攻以及向西满、东满蚕食、压缩的形势下,如果处处避战,势必助长敌人气焰,挫伤我之士气、民心,造成日益被动的局面。为此,在1946年12月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地半生不熟的状况下),在一定限度内(以数个师的兵力,不以全军),有时即遇条件不充分,亦须断然猛打,争取成为歼灭战。如不能歼灭,只要惨重地打击了敌人……亦算胜仗”(林彪致肖劲光、陈云电,1946年12月24日),其目的在于挫伤敌人的士气,阻滞敌人的进攻,保卫解放区的建设。总部把这种不惜付出较大代价,“只有六七成把握即决心打”(林彪:《硬拼仗》,1947年1月)的战斗,称之为“硬拼仗”,作为特定阶段和敌军争夺主动权必须采用的一种战术。
动员东北全军在国民党军占领区大力开展“破路”。针对东北铁路网密、利于国民党军机动这一特点,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要求全区野战军、地方军把“破路”作为1946年冬季“最大战略任务之一”,作为与国民党军长期斗争的一种手段。“东修西破,南修北破,昼修夜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关于翻铁路的训令》,1946年11月1日;林彪给各部的指示,1946年11月5日),反复进行,使敌不能通车。并且通报推广了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创造的“铁路大翻身”(“铁路大翻身”,是一种群众性破坏铁路方法。其作业方式是:以一个连的兵团,配备30把铁镐,30条木杠,30根粗绳,从铁轨一侧卸下衔接的螺丝、道钉后,将路基刨空三四米,使枕木与路基分离,而后一面用木杠撬起该段铁轨的一侧,同时用粗绳牵拉铁轨翻向另一侧。如此逐段“翻身”,每天可破坏15公里以上)的破袭方法。为保障破路器材的供给,组织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的军用、民用机械工业,突击赶造了几千套撬路的铁棍、螺丝扳手等,发到连队。
派出小部队打“麻雀战”,袭扰、疲惫国民党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为了打击敌人的进攻凶焰,指示各野战兵团“除将主力集结等待机会进行歼灭战外,须派出一部分成多股进行杀伤敌人的战斗”。这种战斗的成绩“不应以俘虏、缴获的多少作标准,而应以开火打敌次数的多少作为标准”。其作用在于“迟滞、分散、迷惑、沮丧、疲惫与杀伤敌人,同时能借以侦察敌情,与掩护我主力的作战准备。如不分兵进行这种战斗,则敌感觉前进轻松……必更放肆前进”。把这种战斗作为群众性游击战争未广泛兴起的条件下,东北战场“整个作战的必要步骤之一”。(林彪致各部首长电,1946年12月12日)
针对东北战场地域辽阔,国民党军机动力强、变化迅速的特点,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采取了“越级指挥”的方法,要求师(旅)以上各级首长经常与总部保持直接的无线电联络,随时报告部队位置及周围敌情。在情况紧急时,总部向有关师(旅)直接下达作战命令,同时关照所属纵队首长及友邻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