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征战史上,有一支曾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的英勇之师,它与四大野战军一起,构成了我军五大野战主力。这支英勇之师,就是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我军惟一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华北军区野战军。

华北军区野战军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部编组改建而成的。抗战初期,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一二零和一二九三个师,其中一一五师尤以平型关大捷而名扬天下。

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日军长驱直入,日伪敌占区出现大量的真空。为打击敌后、发展壮大自己,毛泽东高瞻远瞩,号令八路军深入敌占区,广泛开辟敌后战场。八路军一一五师兵分两路,其中一部在师政委聂荣臻的率领下挺进山西五台山区,以此依托,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与日、伪、顽开始了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较量。

八年抗战,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广大军民,活跃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扬威百团大战疆场,黄土岭痛歼千余日军,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军史上,留下了他们一串串辉煌的记录。他们不但消灭了敌人,而且发展壮大了自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被毛泽东及中央军委赞誉为“模范根据地”,甚至多次受到关心中国抗战的世界爱好和平的国际友人的光顾和赞扬。影响更深远的是,晋察冀军区抗日武装力量的空前发展,为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日后扬威华北战场的十九、二十兵团铁军,便是晋察冀抗日武装的历史延伸。从红一方面军到一一五师,从一一五师到晋察冀军区,从晋察冀军区再到华北军区,不同的历史阶段赋予了这支主力师不同的历史使命。艰难曲折的发展壮大史,构成了我军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一支支主力部队,一个个英勇的前身,这便是我军主力部队的特点。

一支支主力部队,便有一连串辉煌的胜利印迹,这也是主力之师的一个特征。

在华北军区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分支,这便是来自刘邓一二九师麾下的晋冀鲁豫军区一部。抗战时期,晋冀鲁豫军区随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坚守太行山区,与晋察冀军区相互支援、积极策应,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翻阅十八兵团前身的各部队战史,那一串串门光的胜利记录同样令人赞叹。我军许多著名的将帅,也都在这支英雄的部队里留下过征战的印记。解放战争中,十八兵团克太原、战平津、伐西北、征西南、扬威朝鲜战场,一路所向披靡、无敌天下,以辉煌的骄人战绩令人信服地入列我军主力兵团阵营。

他们同样是华北军区野战军的中坚。

他们同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王牌。

从解放战争开始直至1949年全军正规化大整编,华北军区野战军的番号、编成虽然数度调整变化,甚至令人眼花缭乱,但部队的基干力量却基本如此。

变化的只是形式。但愿这有限的文字能让读者弄清这支英雄部队的来龙去脉。

时势缔造英雄。战争是人与人之间你死我话的生死较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一支英勇之师也难免磨难。但战争也是成就英雄的沃土,磨难之后便是令人振奋的成就。

三年解放战争,华北军区野战军如同我军各兄弟部队一样,也经历了种种曲折和困难,流血和牺牲,但更多的是他们战胜了困难,昂首走了过来,并最终发展壮大起来。三年解放战争,该部队以伤亡近二十四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敌一百零一万三千余人的辉煌胜利。至1949年2 月全军整编,华北军区野战军已有二十七万二千余人,辖三个野战兵团,十一个军。此外,军区还有地方部队二十一万人,可谓兵强马壮,是一支担负重要战略任务的机动部队。

这支英勇的部队也是一支人才辈出的部队。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得志、杨勇、杨成武、耿飚、胡耀邦……一个个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出自这支英雄的部队。

这支英雄的部队也是一支英雄群涌的部队。仅三年解放战争,该部队便涌现出千千万万个像“特等功臣、连获八次战斗英雄称号的李国英”、“屡战屡胜的战斗英雄樊宝库”式的先进个人。更令人注目的是,“临汾旅”、“太原连”的等闻名遐迩的英雄集体也出自这支部队。他们是部队的灵魂,是部队战斗力的支柱。

当我们顺着这支英雄部队的足迹,迈进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的烽火中时,一个个血肉之躯,一支支英雄的部队便赫然在目。

回溯历史既为回顾过去,更为展望未来。

我们有必要让世人充分了解这一支特殊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特殊的英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