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1月25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皑皑白雪覆盖了“三八线”上的高山、丘陵。朝鲜战争到底是大打下去,还是停下来,前景不明朗,正处于转折关头。

此时的战场局势,比1951年7月停战谈判开始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屡遭失败,已失却了战略上的主动地位。而中朝军队在“钢铁运输线”的以坑道工事为主体的正面阵地防御体系形成后,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后方保障和阵地稳固性问题。同时空军、坦克部队相继参战,地面火力大大加强,武器装备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从而逐步摆脱了阵地战初期那种敌攻我守的被动局面,并在稳固防御的基础上把战斗推向了敌军阵地,逐渐取得了战场的主动权。但是,敌我双方总体力量的对比仍处于均衡状态。“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虽然地面部队兵力不足,但海、空军占有绝对优势,拥有制空权和绝对制海权,装备上也占有很大优势。因此,敌军仍然对军事行动抱有幻想,不想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中朝军队虽地面部队拥有兵力优势,但在海、空力量上处于劣势,因而在兵力部署上总有后顾之忧,需时刻警惕敌军对我侧后海岸或后方地区的登陆与空降进攻。同时,装备上的差距,也使中朝军队在实施进攻时暂时还要避免与敌重兵集团交战。

这样就形成了敌我双方在“三八线”南北地区重兵对峙的僵持局面。停战谈判也因美方单方面宣布休会长期中断,陷于僵局。为了夺取或稳固战场主动权,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敌我双方都在利用1952年冬天这个短暂的战争间隙,实施新的战争准备,筹划新的作战行动。僵持的局面只是暂时的,朝鲜战争面临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关头。

旷日持久的战争,陷于僵局,对美国是越来越不利的。在两年之久的侵朝战争中,美国已损失兵力31万余人,直接用于战争的军费开支达150亿美元,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多达800亿美元。如此沉重的军费负担和巨大的伤亡,引起了美国广大人民更为严重的厌战情绪,要求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的呼声日益强烈。尤其是长期陷于朝鲜战场上的陆军7个主力师,破坏了美国全球战略的格局,使美国当局更为忧虑。英、法等国从他们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长期在侵朝战争中劳民伤财和愈陷愈深,也急于早日结束这场战争。美国统治集团面临这种不利的局面,不得不谋求尽快结束朝鲜战争的新途径和新部署。

在此关头,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对怎样结束这场战争,广泛议论着三种可能的选择:一是在战俘问题上寻求妥协,以实现停战;二是扩编南朝鲜军队,使美国逐渐从朝鲜战争中脱身;三是增调部队,不惜冒扩大战争的风险,以大规模的军事进攻、甚至使用原子武器来赢得战争。对第三种选择,随着美国总统竞选活动的展开和党派斗争的加剧,其声浪越来越高。共和党的麦克阿瑟等人叫嚷要“在共和党取得政权以后,全力打赢这场战争”。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欧洲盟军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公开许诺当选后“将亲自去朝鲜,并结束这场战争”,借此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于1952年11月5日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他出任总统后,使政治解决朝鲜问题的道路变得更加坎坷难行,结束战争的天平再次向军事行动一边发生倾斜。

同年12月3日,美国操纵联合国第七届大会,通过了以支持美国“自愿遣返”原则,也就是以强迫扣留朝中方面战俘为基础的提案,否定了苏联关于立即结束朝鲜战争、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修正案。这就清楚地暴露了美国当局反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继续拖延和扩大侵朝战争的企图。正在联合国大会通过这个提案之际,艾森豪威尔于2月2日至5日,偕一批军政要员到达朝鲜战地视察,与侵朝美军高级将领克拉克、范佛里特以及南朝鲜“总统”李承晚等人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商谈战争部署等问题。艾森豪威尔在归国途中,8日在威克岛附近的重巡洋舰“海伦娜”号上停留时,又同他新任命的国务卿杜勒斯以及财政部长、内政部长等开会。在上述会议和磋商中声称:“战地指挥官们同意,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谈判还不成功,我们(指美国)唯一的办法最后只能是不顾一切危险全力发动一场进攻”。艾森豪威尔的结论是:“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一条固定不变的战线上,继续承受着看不到任何结果的伤亡。小山丘上的小规模进攻是不可能结束这场战争的。”“我们不能容忍朝鲜冲突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他从朝鲜回到美国纽约后,发表了一个声明,宣称要以“行动”而不是“言语”来打破僵局,等等。

艾森豪威尔上台执政的日子逐渐临近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扩大战争的议论随之更为甚嚣尘上。新任国务卿杜勒斯甚至主张“用三齿耙捕龙的战略(即一根齿从朝鲜出来,另一根齿从台湾出来,第三根齿从印度支那出来)”以对付中国。美国军界人士则提出了多种扩大战争的实施方案。他们认为,面对志愿军和人民军甚为坚固的正面阵地,要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利用海、空军优势,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柄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当时“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曾特意组成专门小组,制定了一个准备实施的代号为《“8-52”作战计划》。它的要点是通过陆、海、空三军大规模的全面攻势,推进至元山——平壤一线,其中包括地面部队合围性攻击,大规模两栖登陆和从空中、海上对中国境内的目标实施袭击。此计划呈交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审议。随后,“联合国军”即频繁进行登陆作战和空降作战演习,派遣大批特务潜入中朝部队后方刺探东西海岸情报等一系列的实际准备。同时,新建了南朝鲜第12、第15步兵师,6个独立团,28个炮兵营,并将新建的两个师于1952年底投入第一线作战。这样,“联合国军”在第二线即保持有美军3个师、南朝鲜2个师另3个团的机动兵力。12月上旬,又有消息透露,敌人将于1953年2月发动大规模攻势,以结束朝鲜战争。

“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当局的军事冒险计划和作战准备的态势,使朝鲜战场出现了重新趋于激化并且扩大化的可能性。中朝人民部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即着手对战争的前途和敌军动向进行分析和预测。对于艾森豪威尔当选前后美国的战争叫嚣和进行大规模军事冒险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中朝部队侧后实施两栖登陆的可能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都极为重视。11月24日,根据在北京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副主席的指示,军委作战部提出了分析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对朝政策的专题报告。报告认为,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为解决朝鲜问题可能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在停战谈判上作某种妥协,使谈判成功;二是在军事上对我进行某种行动。从许多情况看来,敌似正准备采取后一种行动。

中共中央从国际形势和朝鲜战场形势出发,在更广泛的背景下对战争前途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充分的估计,认为:“朝鲜战局,由于停战谈判已告停顿,而美军在朝鲜的损失还没有达到它非罢手不可的程度,估计今后一定时期内(假定为一年),会趋向于激烈化。艾森豪威尔正在为其上台后的朝鲜军事行动作准备。单就朝鲜战场的军事行动作估计,敌人从正面向我较坚固的纵深工事施行攻击的可能性,不如向我后方两侧进行登陆作战的可能性大”,“我如能坚守北朝鲜东西海岸,使敌人的登陆计划失败,并以正面战线的战术出击作配合,给敌人以更多更大的杀伤,那么朝鲜战局就能更加稳定,而向着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为预防敌人登陆和提早发动进攻,我军必须继续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准备一切力量来赢得战争的胜利。”

为了粉碎敌军可能的军事冒险,中共中央采取了果断措施,除指示志愿军加紧反登陆作战准备以外,先后对国内战备工作也进行了周密部署,决定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作好应付突发事变的各项准备,以保证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政治方面,针对艾森豪威尔1953年2月2日“国情咨文”中的战争恐吓,毛泽东主席子2月7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第四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严正宣告:“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充分表达了中国的坚定意志,给了美国新政府以当头一棒,更鼓舞了中国军民夺取战争最后胜利的信心。

在经济和战争动员方面,中共中央决定,继续加强抗美援朝运动,深入开展增产节约活动,并调整国内经济建设项目,削减或缓建一批工程,以集中财力、物力,保障志愿军作战需要,准备应付由于战争激烈化而引起军费增多的问题。同时决定,1953年再动员新兵35万人,其中充实和补充志愿军25万人。

在军事方面,1952年12月9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主持召开由军委各部部长、各特种兵司令员和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出席的会议,讨论朝鲜反登陆准备的国内防敌进攻的部署问题。会议决定,除原计划本年年底入朝轮战的部队仍按时入朝外,再抽调3个军开赴东北作为志愿军预备队,加上原已在辽东半岛的1个军,使志愿军的兵力达到20个军;再抽调一部分地面炮兵和坦克部队入朝,加强纵深和海岸防御火力;空、海军则加紧训练,准备全力支援朝鲜反登陆准备。此外,为改善朝鲜交通网的布局,保证志愿军战时物资供应,决定立即增调铁道兵部队入朝,抢修由龟城至德川间的铁路。根据中央军委和总参谋部的指示,到1953年3月底,又先后入朝的部队共有步兵3个军又3个师,8个坦克团,野战炮兵6个团又4个营,高射炮兵1个团又1个营,工兵1个团又2个营,铁道兵6个师,汽车兵4个团及3个野战医院和14个医疗队。空军14个师和海军1个鱼雷艇大队、1个海巡大队、2个海岸炮连,亦作好参加反登陆作战的准备。

除此以外,为对付敌军可能对中国大陆采取的军事行动,总参谋部于1952年12月15日下达命令,训令各大军区严密注意敌军可能进攻之沿海和边境地区,作好战斗准备,并防止潜伏匪特趁机活动。1953年1月17日,总参谋部又发出《关于加强防空战备的指示》,要求各防空部队从现在起即加强战备,进一步组织与发挥现有防空力量,使之更好地适应战争需要,给予可能向中国大陆进行空中轰炸或袭扰的美蒋飞机以有力打击。

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战争准备工作逐步有序地进行着,但一切准备工作的焦点,是“必须在朝鲜把仗打好”。因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多次对志愿军反登陆准备问题作出具体指示,以夺取朝鲜战争的更大的胜利。

1952年11月中旬,中央军委副主度彭德怀在视察辽东海防期间,特意派人实地考察了朝鲜西海岸防御情况,并于同月23日电告志愿军首长,敌人决不会因上甘岭战役的失败而善罢甘休,“必须预防来春[敌]从我翼侧登陆,配合正面进攻。”要求志愿军迅速加强海岸防御力量。

当时,志愿军党委对朝鲜战局的发展趋势和敌军的意图,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停下来,二是拖延下去继续打。而打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战事只限于正面,基本上是僵持局面,另一种是大打,即敌人在我侧后登陆,战争更激烈地进行。从敌人方面情况看,如果战争拖延下去,维持现状是肯定的。但由于艾森豪威尔等强硬派入主白宫,登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登陆的规模,如其仅使用目前在朝鲜的部队,则以动用两三个师的兵力,在靠近正面战线的通川或海州方向进行战役规模的可能性为大。如其从国内增调部队,则可能在元山或镇南浦等我后方要害地区进行战略性登陆。从敌军的情况看,以进行战役规模的登陆可能性为大。据此,志愿军党委对1953年的工作安排是:巩固正面阵地,加强东西海岸和纵深的工事,位于东西海岸的部队应更充分地准备力量,坚决粉碎敌军在我侧后的登陆和空降进攻。正面部队则不应顾虑侧后,在坚守阵地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作战准备,以小吃、狠打、逐点攻歼的办法,在1953年的春、夏、秋季各组织一次战术性反击战役,整排、整连并争取整营的消灭敌人。12月4日,回国述职的志愿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邓华依此精神向毛泽东主席呈报了书面报告,并在晋见毛主席时,对工作计划作了详细解释。

毛泽东主席对志愿军党委的工作安排和敌情分析作了重要修正。他审阅邓华报告时,在分析敌登陆地点和规模一段文字旁的空白处写了批语:“应肯定敌以五至七个师在汉川、鸭绿江线大举登陆,并在我后[方]空降,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我应十分加强地堡和坑道,部署五个军于这一线,其中要有四个有经验的军,划定防区,坚决阻敌登陆,不可有误。”在另一处,毛主席又写道:“决不能[允]许敌在西海岸登陆,尤其不能(允)许其在汉川、鸭绿江线登陆。”在接见邓华时,毛主席又以简明而坚定的语言进一步强调说,志愿军应从肯定敌人登陆,肯定敌人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人在清川江至汉川间登陆这一基点出发,来确定我之行动方针;并指出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12月9日,毛泽东给刚刚离开北京的邓华发电报,再次指示他“应估计敌已决策在汉川至清川江线登陆,并在积极准备中。我方必须火急准备对敌,粉碎其登陆计划。”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邓华在返回志愿军司令部后,立即于12月17日召开志愿军党委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指示。与会同志对此表示坚决拥护,并讨论确定了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初步方案,决心不惜任何牺牲,克服一切困难,坚决完成中央赋予的任务,绝对不准敌登上陆来。志愿军于18日至21日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认真研究了加强反登陆作战准备问题。决定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指导下,以反登陆作战准备作为1953年的中心任务,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来加强两翼海防,特别是西海岸防御,准备打击敌人的登陆、空降和投原子弹。正面部队则一面准备粉碎敌人的进攻,一面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不断地消耗敌人,拖住敌人,破坏敌人的登陆计划。

会议进行期间,中共中央于12月20日向志愿军党委下达了关于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冒险登陆,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指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就某一作战行动,以中共中央名义向志愿军下达指示,这是唯一的一次。由此可见反登陆作战准备的重要意义。《指示》中说,根据种种情况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别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七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有坚决粉碎敌人登陆进攻,争取战争更大胜利的任务。要求志愿军“尽一切可能的力量去极大的增强海岸及其纵深的坚固防御工事;同时增强三八线正面的纵深防御工事”,“在对我侧后威胁最大的海岸线及其纵深部署充分的兵力与火力,保证粉碎敌人从海上的进攻及其大量空降部队的进攻。同时指出,要坚决地迅速地改善后方交通网络,预先运储大量粮弹等,保证我正面与侧面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运输畅通,供应不缺。还要加强政治工作等。特别指出,”从目前起到1953年4月这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这是战胜敌人的关键所在。“为了加强对西海岸反登陆准备的领导,中央指定由邓华兼任西海岸指挥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梁兴初为副司令员,并加强西海岸指挥部的其他干部。在《指示》的末段,中央强调,”两年多以来。美帝国主义采取了很多办法和我们斗争,没有一样不遭到失败。现在剩下从我侧后冒险登陆的一手,它想用这一手来打击我们。只要我们能把它这一手打下去,使它的冒险归于失败,它的最后失败的局面就确定下来了。中央坚决相信我志愿军协同朝鲜人民军是能够粉碎敌人的冒险计划的。希望同志们小心谨慎,坚忍沉着,动员全力,争取时间,完成一切对敌登陆作战的准备工作。只要准备好了,胜利就是我们的了。

志愿军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对反登陆作战作了进一步部署。12月23日,志愿军领导人下达了《关于粉碎敌登陆进攻部署》的命令,决定:从正面抽调5个富有作战经验的军及部分炮兵、坦克部队加强东西海岸防御,而以新入朝的部队接替正面阵地防务以取得作战经验。同时,立即着手在东西海岸地区构筑坑道工事。命令规定,部队调整部署限于1953年1月完成,一切作战准备限于2月底,至迟到3月全部完成。12月23日至2日,志愿军后勤司令部也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部署抢运囤积作战物资,修建铁路、公路新线等任务。决定在1953年2月底前切实完成足够使用4个月的作战物资和粮食抢运囤积任务,同时立即开始抢修龟城至德川段新线铁路和部分公路新线。至此,志愿军的反登陆准备部署工作基本完成。志愿军上下以打好过关仗的姿态投入了规模空前的反登陆作战准备之中。

朝鲜党和政府也对进行新的战争准备作了部署。1952年12月24日,金日成首相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邓华到会向朝鲜同志介绍了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对战局的分析和今后作战的指示,以及志愿军党委执行中央指示的具体措施。朝鲜劳动党中央和金日成首相对此表示同意,并决定派金雄、方虎山分任东、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以便协同中朝部队反登陆作战。同时对人民军的部署也作了相应的安排。还决定,在全国动员大批工人参加构筑海岸工事,尽力满足反登陆作战准备的土木材料需要。

在祖国人民和朝鲜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志愿军克服天寒地冻、敌机狂轰滥炸等困难,经过近4个月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反登陆作战准备的任务。到1953年4月底,已可保证反登陆作战的胜利。此时,志愿军地面作战部队加强了,已达20个军又2个师,还调整了部署,加强了东、西海岸特别是重点加强了西海岸的兵力。做好了海上防御作战准备,从国内调来海军1个布雷队,对西朝鲜湾航道布设了4个雷区;2个海岸炮兵连进入西海岸阵地;还有1个鱼雷艇大队和1个海上巡逻大队完成了临战准备,可以随时进入预定海域遂行作战任务;调整和充实了东西海岸的指挥机构,分别增设了炮兵主任办公室、海军作战办公室和空军前防指挥所。在进行工事构筑的间隙,担任海岸防御的各军,都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进行了紧张的战备训练和实兵演习,对排以上干部进行了反登陆(打敌舰、岛屿要塞守备、海岸防御)、反空降、打坦克的战地轮训,在战术上为反登陆作战打下了基础。当时的弹药囤积量已达123800多吨,粮食囤积量达248000多吨,可供全军食用8个半月。

在反登陆作战准备工作中,大规模的筑城是最为艰巨困难的。按照预定计划,必须于3月底以前,在东、西海岸构成10公里纵深的坚固防御地带。但当时正值严冬季节,冰深雪厚,气温一般在零下20摄氏度至零下30摄氏度,冻土层达1米左右。志愿军平均每天有50万人参加施工。广大指战员为夺取战争的早日胜利与保卫和平,都忘我的劳动,昼夜突击施工,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缺乏施工用的炸药,就拆卸敌人投掷的未爆炸的炸弹挖取,作业工具不够,就利用炮弹皮等废铁自行制造。仅据西海岸第一线3个军的统计,就挖取炸药1.06万公斤,自制工具30余种,9000余件。中国人民大力支援筑城任务,从中国调运所需的钢筋、水泥、木材等大量器材,还抽调了4个汽车团、5000多名铁路员工及一批医务人员入朝,以加强筑城的保障工作。朝鲜政府命令矿工停工两个月,自带工具同志愿军一起挖坑道。当地朝鲜人民帮助志愿军修桥筑路,还支援了一部分木料。于4月底完成了筑城任务,在东、西海岸设置了纵深达10公里的两道防御地带,动用人工6000多万个,挖掘坑道8090多条,总长720余公里,相当于朝鲜永兴至釜山凿了一条石质隧道;挖掘交通壕、堑壕3100多公里;构筑成605个钢筋水泥永备工事以及大量的火器掩体。这样,在东、西海岸和正面绵亘1130多公里的弧形防线上,形成了以坑道或钢筋水泥工事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其中在西海岸反登陆作战的重点防御地带,共部署有中朝军队7个军19个师又1个旅,地面炮兵14个团又9个营,高射炮兵2个团又13个营,坦克兵6个团,兵力密度和火力密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后方地区,新建铁路龟城至德川段、价川至殷山段已于4月中旬先后通车,使朝鲜北部三大铁路干线联为一体,并在原有铁路线上新建便桥35座,迂回线4处。到3月底,新建和加宽公路566公里,架设公路桥梁47座。志愿军和人民军交通运输困难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以上重要任务的完成,使志愿军不仅兵力雄厚,实力增强,阵地更为巩固,而且后方供应和交通运输也远胜于入朝作战后的任何一个时期。再加上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动员工作,全军上下士气高昂,严阵以待,决心大量歼灭敌人,加速其最后失败。

在敌我双方进行紧张的战争准备期间,正面战线处于沉寂状态,没有发生大的作战行动。但在艾森豪威尔刚就任总统之际,却出现了一个令艾氏头痛的插曲。

敌人为了再次试探我正面防御的稳定性,曾于1953年1月,在“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授意下,侵朝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精心组织了一次所谓“空、坦、炮、步协同作战实验”,向铁原西北芝山洞南侧的205高地发动猛烈进攻。这个高地美军称之为“丁字山”。自进入阵地对峙后,敌我双方在这块弹丸之地上,已数次交战,但美军的进攻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已被宣布退出现役的范佛里特决心在离职前以拔掉这颗直刺美军阵地腹心的钉子,向艾森豪威尔献份贺礼,以此挽回因上甘岭战役失败而丢掉的面子,为自己的军事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他的过问下,美军对这次进攻做了精心准备,还在进攻发起日之前,出动大批飞机对“丁字山”阵地实施了密集轰炸,炮兵也对“丁字山”的表面工事进行了彻底破坏。

1月25日,进攻开始。美军飞机首先蜂拥而至,对这块不足1.5平方公里的阵地投下各种炸弹22万多磅和8枚凝固汽油弹。7个炮兵营和直接支援步兵进攻的坦克又发射各种口径炮弹近17万发。担负进攻任务的美第7师第31团第2营在绝对优势的火力支援下,逐次投入,向志愿军展开了轮番冲击。

据守“丁字山”阵地的志愿军仅有第23军第201团的1个排。他们是在1月初才接防此处阵地的。面对美军的疯狂进攻,该排战士沉着应战,充分发挥坑道工事的作用,以密集的机枪火力将进攻之敌压至阵地前沿的一处凹地,然后以手榴弹予以杀伤,一次又一次地打垮了敌人的进攻。在战斗紧张进行之时,该排干部先后受伤,而美军又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并突入了前沿堑壕。在此危急关头,副班长陈志挺身而出,指挥全排以手榴弹火力压灭火焰,将敌军驱出堑壕,迅速恢复了阵地。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下午。指挥这场进攻作战的美军第31团团长克恩,眼见得部队伤亡惨重而又无取胜希望,只得下令停止进攻。在这次战斗中志愿军仅以伤亡11人的代价毙伤美军150余人。美军从这次代价高昂的惨败中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从空中还是从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设施完备的工事中的敌人消灭。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在防御者一方。”

2月10日,马克斯韦尔·泰勒接任范佛里特的“联合国军”美第8集团军司令之职。他在视察前线之后,立即向克拉克报告,除非得到大规模进攻的命令,否则他将安于现状,决不再冒险向前沿的小山头发动任何进攻。克拉克批准了这一要求。从此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再没有在正面战线主动向中朝军队阵地发动进攻。

3月以后,志愿军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已趋于完成。在此情况下,既然敌军已无力进攻,那么就到了我军动手的时候了。志愿军正面部队为消耗敌有生力量,并取得攻坚作战的经验,按预定计划,开始选择敌连以下目标予以进攻,正面战斗渐趋激烈。

在东线,3月上旬,志愿军第67军一举攻占南朝鲜第6师两个排据守的官岱里西南山阵地,并从3月3日起,与反扑之敌展开了反复争夺战斗,利用此阵地为诱饵,更多地杀伤敌人。到13日,我军在歼敌460余人后,主动撤离此地。

3月下旬,激烈的战斗在西线展开,志愿军对美第10军所属的3处阵地发起猛攻。3月21日,第46军所属第398团经彻夜攻击,攻占高浪浦里以北的坪村南山,全歼美军1个排,接着又歼灭敌反扑部队近300人。23日夜,志愿军第47军第423团在猛烈炮火支援下,一举攻占上浦坊东山,全歼守敌哥伦比亚营1个加强连。26日夜,第46军指挥的120师攻占马踏里西山一梅岘里东山,全歼守敌美军3个排另伪军1个班。在中线,志愿军第23军以也于同日晚攻占石岘洞北山。

上浦坊东山,敌称之为“老秃山”。马踏里西山一梅岘里东山,敌称之为“织女星山”。石岘洞北山,敌称之为“猪排山”。在这三处阵地,敌我双方曾进行过激烈的战斗,阵地数易其手。因此,美军对它十分重视。泰勒亲赴前线督战,美军部队向志愿军展开了猖狂反扑,战况激烈。经过几天几夜的反复争夺,志愿军除暂时撤离石岘洞北山和马踏里西山之外,巩固地占领了上浦坊东山和梅岘里东山,并在反复争夺战中,歼敌3000多人。泰勒上任伊始,即不得不咽下这一苦果,下令放弃阵地,停止反扑。

三点争夺战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志愿军前线官兵的斗志。此时,志愿军的反登陆作战准备已基本完成。中断已久的停战谈判也出现了恢复的迹象。4月3日,中央军委致电主持志愿军工作的副司令员杨得志并第9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建安,对志愿军工作发出重要指示,指出;“根据目前情况,在我确有充分准备下,举行小规模的歼灭战,每次歼灭敌一两个排至一两个连,例如丁字山、老秃山、织女星山一类的作战,使我们九兵团及其他兵团取得新的战斗经验,及促进停战谈判均有利。”

依据这一指示,志愿军首长决定,“在已攻占的阵地上,充分准备与敌继续争夺,并再行反击石岘洞北山。如正面尚有便于我攻击之处,再选择一、二点攻歼之”。在整个4月份,志愿军正面部队共进行战术反击和袭击作战46次,加上其他战斗,共歼敌1.4万多人。其中第60军在边岩洞附近无名高地和第23军在石岘洞北山的反复争夺战中,分别歼灭南朝鲜第3师2000多人和美第7师部队近千人,圆满达到了预定作战目的。

志愿军正面部队的积极作战,消耗了敌军力量,破坏了敌军的作战准备,有利地配合了东西海岸的战备工作。同时也使新入朝部队获得了对现代化装备并拥有坚固防御工事之敌攻坚作战的经验,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严冬终于过去了,春天也在紧张的战争准备中匆匆离去。当夏天来到朝鲜半岛之际,战场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4月26日,中断半年之久的停战谈判恢复了。一场“濒临战争边缘的全面战争”避免了。

极其艰巨的反登陆作战准备,是志愿军和人民军在朝鲜战争相持时期的一个重大战略行动。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远胜于任何一次战役准备,其重要意义也不亚于任何一次战役。反登陆作战准备的胜利完成,使中朝人民部队东西两翼海岸和正面防御更加稳定和完善,在重要的转折关头已完全立于主动地位。这样,就迫使敌军不得不放弃登陆进攻的企图,同中朝方面恢复谈判,同时也为志愿军和人民军随后发起的夏季反击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