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黄昏,卢庆贻在发报的间歇,登上了中央银行大厦的废墟,他看到一大群日军挺着刺刀,排着纵队向前冲,斜阳的余晖照在日军一排排的刺刀上,闪闪发光。日军都没有穿衣服,仅用一片布裹着裆部。卢庆贻转过身去,看到远处还是日军,冲进城来的日军从四面八方开始围攻第十军军部所在地的中央银行大楼。

那天晚上,方先觉让卢庆贻向统帅部发了一封电报:“本军部队已经伤亡殆尽,守城部队盖由杂役混编而成,两弹医药均缺,难以为继,衡阳危在旦夕。”

后来,在公布了的蒋介石日记中能够查到,当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不料伤亡之大已至于此也……为之抑郁者久之。”

也就是这一天,日军攻进了衡阳城。

此时,衡阳保卫战已打了46天。

卢庆贻说,当时抬进城里的伤员已有6000余人,均为重伤员,无法作战,轻伤员都没有走下火线,仍在前方与日军厮杀。

童纪统说,当时没有医药,甚至连绷带都用完了,卫生兵只能用布片包裹伤员的伤口。由于没有消炎药,很多人的伤口感染,都生了蛆。

然而,伤员们面临绝境死地,却毫不消沉气馁,他们坐在一起,臂膊挽着臂膊唱《中湘颂》,这是方先觉作词谱曲的歌曲,在衡阳保卫战众志成城严阵以待的时候,他们唱这首歌;在大战间歇与日军比拼士气的时候,他们唱这首歌;现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唱这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

民族义旗飘衡阳,志士起蒸湘。

孤军奋斗显身手,视敌如犬羊。

精诚结团体,万民共颂扬。

还我田园全骨肉,携手上疆场。

反攻国军将接近,复湘桂,下粤汉。

天空比铁翼,寇兵心胆丧。

战舰如云会东海,沸腾太平洋。

蒸湘诸将勇,两卫好儿郎。

大家齐出动,捐躯赴国难。

誓死如归,为我中华民族争荣光!

《中湘颂》中的蒸湘是现在衡阳的一个区,也是民国时期衡阳的代称。而“两卫”,则指长沙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

卢庆贻记得这天晚上,军部召开了会议,面对10万穷凶极恶的日军,第十军伤兵满营,绝无胜算,而援兵又迟迟未到,现在该怎么办?

突围吗?10万日军围攻如同铁桶一般,大炮昼夜轰鸣,如何突围,又如何能够突围出去?就算侥幸突围出去了,衡阳城里的6000伤兵怎么办?怎能把他们交给日军?日军攻破衡阳城后,一定会报复屠城。那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些天打死了多少鬼子,但都感觉到鬼子死亡人数比中国军队多得多,日军怎么会善罢甘休。

投降吗?那更是不可能的。第十军已经坚守了46天,怎么能功亏一篑?自古中华好男儿,义字当先,义无反顾,取义成仁,忠肝义胆,忠孝节义。金石之身,怎能与瓦片为伍?

剩下的,只能是坚守。

方先觉和各师师长相约,大家死就死在一起,黄泉路上有个伴儿。

8月7日中午,日军四面合围,中国军队弹尽粮绝,各师师长遵守誓约,来到了中央银行地下室。日军的大炮震耳欲聋,地下室的桌子上落下一层又一层尘土。尘土落在发报机上,卢庆贻擦拭过后,一发炮弹过来,又有一层尘土落下来。

方先觉询问各师战况,卢庆贻听到参谋统计后说:“只剩7000人了,几乎都是伤兵。”

师长们请求方先觉突围,劝告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出去后带领兄弟部队再打回来。卢庆贻听见方先觉说:“我出去了,这7000士兵怎么办?不能把他们送给日本人,这7000士兵跟着我们出生入死,都是好弟兄。”

军部里的所有人都在方先觉面前站成一排,他们朗声答道:“大家死在一起,黄泉路上都有照应。”

由于第十军电台功率很小,发电机功率也很小,所以每天只能开机两次,中午一次,夜晚一次,用来发报和接收。当天下午三时,方先觉授意卢庆贻打开电台,一字一句地口述电文,这最后一封电文,卢庆贻至今还记得:

敌人今晨已由北门冲入,城内已无可用之弹药及可增之兵,危急万分。生等只有一死为国;以报作育之至恩,来生再见。方先觉、容有略、葛先才、铙少伟、孙鸣玉同叩。

由于电台功率太小,这封电报卢庆贻一直发了20分钟,才发完了。

电报发完后,方先觉整整衣领,突然抽出腰间的手枪,准备自戕,卫士扑上去抓住了方先觉的手臂,号啕大哭,师长们也哭了,一齐劝说方先觉。

后来,很多书籍的作者对这一天发生在衡阳第十军军部的事情主观臆想,让抗战老兵卢庆贻非常气愤。

有的书籍说,方先觉拔枪自戕是因为悔恨。这些书籍说,当方先觉向日军宣布投降后,各师师长才赶到军部,向方先觉报告说第十军尚有6000名生力军在外集结,准备反攻,方先觉听到这个消息后,悔恨交加,就想自杀。

还有的书籍说,方先觉向蒋介石发了最后一封电报,请求派兵支援,蒋介石回电说:“上帝保佑你们,阿门。”方先觉非常气愤,就投降了日军。

无论是见证了方先觉在衡阳最后时光的卢庆贻,还是在衡阳保卫战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童纪统和王乐平,无论是在衡阳保卫战中坚守南郊与日军殊死搏杀的预十师师长葛先才,还是衡阳很多所有上了年纪的人,他们都坚称,方先觉从来没有投降,第十军从来没有投降。

方先觉口述那封电报,卢庆贻一字一句发报的时候,师长们就立在方先觉身后。当时全军伤亡情况,方先觉全部知晓,哪里会突然冒出6000生力军?衡阳被围46日,弹尽粮绝,孤立无援,城破被围,危在旦夕,如果有生力军,早就冲杀在第一线,当时连马夫伙夫都拿着刀片上阵杀敌,又怎么会暗藏6000生力军?写这种书籍的人,怎么能盲目臆想?

卢庆贻发完方先觉最后一封电报后,师长孙鸣玉让卢庆贻砸毁电台。卢庆贻舍不得把电台砸毁,电台是第十军与外界联络的唯一工具,他幻想着能够从电台中听到援军即至的消息,就一直守候在电台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然而,电台里静悄悄地,没有一丝一毫声音。

那一晚,军部所有人都没有入睡。

卢庆贻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忆起那天晚上的情景,还好像就在昨日。

那天晚上,中央银行大楼外的枪炮声一直响到了天亮。守卫的中国军队精疲力竭,而据日军后来的记载,当时攻城日军也已经精疲力竭,第十一军军长横山勇飞临衡阳,要求日军坚持到底,如果不能尽快攻下衡阳,全体将官剖腹自杀。

那天晚上,方先觉站立在地下通道口,心中狂澜万丈。

那天晚上,王乐平守卫在最后一道街巷,这条街巷距离第十军军部仅有20米,他能够回头看到地下室里军部透出来的灯光。20米的距离,几秒钟就能够冲过去。

那天晚上,卢庆贻守卫在电台旁,不断发报求援,心存着最后一丝侥幸,等待着会有援兵到达的消息。可是,电台里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回音。他的身边放着一把大刀,如果日军冲进军部,他就准备持刀冲上去拼命。

那天晚上,日军攻势虽猛,却没有向第十军军部靠近一步。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偷生之念。

天亮后,日军派人走进了第十军军部,他们同样没有力气再打下去,他们知道再打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大日本皇军死亡,而如果不能尽快攻占衡阳,所有将官都要被迫自尽,就在不久前,海军大将南云忠一都自尽了,他们这些参与攻占衡阳的少将中将又算得了什么,所以他们来寻求谈判。

后来,方先觉在台湾写了《衡阳四十天》,文中写道:“当年城陷时……拟作最后一击,但日军攻城部队奉其司令之命派人持黄旗来谈判,不久其高级人员亦带译员来谈,我既失去双方直接开火以求解脱机会,也就按战争惯例受俘。”

我们完全能够想象到方先觉当时悲愤而无奈的心情,弹尽粮绝,伤兵满营,援兵无望,如果继续抵抗,只会招来日军屠城,7000伤兵,都是大好男儿,怎么忍心看着他们被日军杀戮?

卢庆贻说,当日军请求方先觉停战的时候,方先觉向日军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保证生存官兵能够得到休息,二是伤兵得到救治,三是第十军不离开衡阳。

当时,阵地上的官兵已好多天连续作战,昼夜抵抗,早就疲惫不堪,很多人正在走路就会睡着,再加上没有食物,体力极度虚弱,很多人已经饿得连大刀都举不起。而受伤的官兵因为没有药物救治,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死去。第十军不离开衡阳,日军就不能算作占领衡阳,日军也不能逼迫第十军去攻打中国军队。

方先觉还说,如果这三项要求不能达到,那就与日军血战到底。

这一天是1944年8月8日,第十军已经在衡阳抵挡了日军47天的进攻,衡阳还在第十军手中。日军早就疲惫不堪了,他们同样饥饿难耐,他们早就想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现在,他们对方先觉提出的要求全盘答应,他们终于得到了解脱。

这天早晨,连续响了47天枪炮声的衡阳城,终于得到了暂时的宁静。

中国军队喘了一口气,日军也喘了一口气。

衡阳保卫战对日军造成了多大的伤亡,至今各方数字不一,但是日本战史中有明确记载,衡阳保卫战结束后,日军向横山勇的第十一军一次性补充了10万人,用来攻打桂林。

一次性补充10万人,那么就说明,在衡阳保卫战中,日军的伤亡人数当在10万人左右。

卢庆贻说,他了解到的中日伤亡比例是1∶5,当时,第十军17000人已经伤亡殆尽,其中死亡有10000人;按照这个比例,日军伤亡当在85000人左右,其中死亡50000人左右。

衡阳保卫战是14年抗战中,中国军队以最大比例杀伤日军的一场战役。

衡阳陷落后的第四天,1944年8月12日,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的社论指出:“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衡阳陷落后第12天,蒋介石电令全国军队,于1944年8月20日,各在军次集合全部官兵,默哀三分钟,蒋介石电文如下:“此次敌寇进犯衡阳,历时47天之久,战斗之猛烈,为抗战以来所未有……特此通电,仰转训勉,并将此电全文朗诵,一体遵行。”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给予了衡阳保卫战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