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抗美援朝这场战争胜利基础的,是下面讲的第二次战役。这次战役,也被西方学者称为改变历史走向的“清长之战”,即清川江、长津湖之战。

兵者,诡道也。

按照彭德怀的决策,适时停止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全军后撤,其实是想布下一个大口袋,麻痹麦克阿瑟,等联合国军回头钻口袋,再来一个痛打口袋狼。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因为虽然麦克阿瑟蔑视中国军队,但毕竟在第一次战役中被打疼了,联合国军变得非常小心了。

为麻痹敌人,彭老总和志愿军采取了三招:以利诱之、示弱骄之、以假蔽之。

第一招:以退示弱。

从11月6日开始,中国军队突然从战场上消失了,有少量志愿军且战且退,沿途还遗弃了不少破旧的武器和装备。

诱敌深入,其实不容易做,因为火候非常难把握:退快了,美国人就会发现破绽,达不到“诱”的效果;战狠了,志愿军就会暴露实力,让对手更加小心,也达不到“诱”的效果。

这是一场双方统帅斗智斗勇的心理战。

二招:送假情报。

11月17日,志愿军总部致电中央军委,请求:“拟下一战役前,释放一百名美、李伪俘虏,以扩大我军优俘政策,打破敌军的怕杀心理。”

毛泽东迅速回电:“很对,应赶快放走,尔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

11月18日夜,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释放了第一批联合国军战俘,共103名,其中美军俘虏27人,韩军俘虏76人。俘虏被放回来的消息,在联合国军内炸了窝。

他们纷纷争传:中国军队不像传说得那样坏,抓到俘虏就虐待,还拉出去毙掉。他们对俘虏很好,让俘虏吃得不错,甚至比对志愿军的待遇还要好。而且,人家这么快就给放了回来。

从此以后,许多联合国军在与志愿军作战中,一看不行,不管三七二十一,举手做俘虏再说。

远东美军的《星条旗报》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这一消息,一些美国新闻媒体纷纷跟进报道。

这些美国和西方媒体,少有地说了中国的好话,称中国人对待战俘的态度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联合国军后来的司令官李奇微也承认:“较之朝鲜人,中国人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一份文件中指出:“由于中国人优待俘虏,三分之一的俘虏对美国的制度产生了怀疑,三分之一的俘虏在战俘营犯下了大大小小反对美国的罪行,还有百分之一的战俘改变了信仰,这是对自由世界的沉重打击!”

大政治家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件事情的国际反响。11月24日,他给彭德怀、邓华、朴一禹(朝鲜平安南道人,早年在中国东北参加革命,曾任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县委书记,是中共七大代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委员)、洪学智并告高岗、贺晋年的电报,称“你们释放美俘行动,已在国际上收到极好的效果”,并指示“于此次战役后再释放一大批,例如三四百人”。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高超的斗争谋略,其实它显示的,更是一种大国自信,一种人性光辉,一种对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顺应与尊重。

11月下旬,志愿军主力悄悄向北转移,进入预定作战区域。同时,派出部分部队,节节阻击联合国军。第38军第112师在飞虎山打退了联合国军的57次进攻后,按照彭德怀的命令后撤,第39军第115师放弃了博川,东线放弃了黄草岭。

麦克阿瑟毕竟是世界知名的大军事家,不是轻易可以欺骗的;美军毕竟是刚刚经历二次大战洗礼的能征惯战的一流军队,战将如林,他们也不是吃素的。

对此,麦克阿瑟司令官也采取了三招:

第一招:密集轰炸。他命令美国空军,对朝鲜北方地区实施狂轰滥炸,铁路、公路、基础设施一概不留,城市乡村统统轰炸,发现有军队迹象,更是饱和轰炸。那意思,让你无处藏身。

第二招:密集侦察。他派出大批空军侦察机对朝鲜北方地区、鸭绿江上空进行密集侦察,以了解志愿军的动向。飞机侦察,那可是科学啊,那是长了电子眼,几十万部队还能不被发现?

第三招:试探进攻。在向北发起攻击后,他命令部队走走停停,走一步看一步,行动十分缓慢。

麦克阿瑟这个干巴脆的人,这次却拿出了一定的耐心。

这是一场心智的较量。

邓华分析说:“11月6日敌人开始进攻,在10天时间里西线美军仅向北推进了9至16公里,平均每天1公里,距我们预定的歼敌地区还远得很啊!东线美陆战第1师,平均每天只走1.6公里,始终在下碣隅里、古土里地区瞎转悠。”

洪学智分析:“可能是第112师在飞虎山把敌人顶得太狠了,把敌人打惊了。”

此时,彭德怀也着急得直转圈:“太慢了,真是太慢了!都成蜗牛啦!”

彭德怀非常注意搜集美军的情报。他了解到,联合国军阵地前歌声阵阵,大屁股明星梦露小姐到战场一线劳军,士兵们快活得很呢。

他判断:看来敌人还是准备进攻,只是由于第38军顶得太硬,让敌人进攻更加小心了。因此,要顶得松一些。

彭德怀下令:“电令各阻击部队,主动后撤十几公里,放弃一切形式的阻击,只是注意,千万不能露出破绽来!”

11月17日,似乎是经受不住联合国军的猛烈进攻,东西两线的志愿军又一次放弃阵地,向北“逃跑”。

“联合国军”登上了志愿军曾经坚守的阵地,发现在志愿军放弃的阵地、逃跑的路上,到处都是丢弃的枪支、弹药、食品等。

这下,麦克阿瑟司令官放心了,命令联合国军大胆北进。

就这样,志愿军几招并用,终于将联合国军“诱”进了预定战场。

从11月初到11月24日,在近20天的时间里,中美双方最高指挥层打起了一场心理战。这场心理战,双方斗智斗勇,高招迭出。最后,麦克阿瑟将军上当了。他错的根本原因,不是他不聪明,甚至也不是不小心,而是他太相信常识,以至于在事情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还在想当然。

这个常识,用他当时说的一句名言概括就是,“中国军队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

的确,从大清朝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军队就一败再败,是可以随便侮辱的力量。

这个事实重复了上百年,已经成为“常识”了。

相信常识,麦克阿瑟司令官没有错吧!

他错了。因为,常识不等于事实,更不等于真理。

这个中国军队如同纸糊的、一捅就哗啦的常识,到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时期,该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