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实在是太累了,非同一般的累,是那种心力交瘁的累。筋疲力尽的方先觉坐在地下室里,伏着椅背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远远近近的枪炮声、嘀滴答答的电传声和参谋幕僚们下达命令的叫喊声,仿佛已经不复存在。迷迷糊糊间,突然,一个血肉模糊的人摇摇晃晃地来到方先觉的面前:“军座,你可得替俺做主啊!……”

虽说影影绰绰的,但那断断续续的哭诉声分明是那样的熟悉。诶,这不是原预备第10师的孙明谨孙师长吗?对,就是孙师长。

“孙师长,你怎么在这里?”方先觉一时迷惑不解地问。

“军座,他们说,我们第10军、说我们预备第10师没用,没有及时解常德之围。第57师的弟兄们不让俺进屋里去!军座,你可得替俺做主呀!……”孙师长道。一时,又见群情激愤,一群血肉模糊的人围着先前孙鸣谨指指点点,转眼又不见了。

方先觉心中大惊,孙师长不是在常德解围战中牺牲了。都已经安葬在南岳山,进了忠烈祠了,怎么又在这里哭诉?

“军座啊!你可得替兄弟们报仇啊!可恶的日本鬼子将弟兄们的房子都毁了,弟兄们现在正日晒雨淋的,好苦啊!”一忽儿,孙明谨又哭诉道。

方先觉正迷惑间,孙明谨又说:“军座,你不信。那你跟我来看看。”孙师长朝着方先觉一招手,飘然前行。方先觉跟着孙明谨来到一个去处。仔细一看,这不是南岳忠烈祠么。

可不是吗?只见忠烈祠里一片狼籍,松柏等树木和石碑都断裂了,东倒西歪的;纪念题刻也被涂抹了各色油漆;烈士墓也被挖开,烈士遗骸零散暴露,残不忍睹……

原来的忠烈祠可不是这样啊。那时,正门牌楼巍然屹立,上书五个镏金大字:南岳忠烈祠。两旁松柏青翠,正中层层叠叠的飞檐翘角,屋宇森森,碑林井然,香火缭绕。还有卫兵站岗值勤的。

南岳忠烈祠位于湖南衡阳市南岳衡山的香炉峰下,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烈士陵园之一。南岳忠烈祠筹建于1938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与会者认为阵亡将士“暴尸战场”,难以安奉,应该得到安息和国人景仰祭奠。于是,便有了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园集中祭祀的想法。此后,在第九战区的主持下,于1940年开始建设南岳忠烈祠,到1942年基本竣工。1943年7月7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宣布所有抗战殉国将士均可入祠祭祀,第一批入祀者包括张自忠、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将领。当时,方先觉等第10军的将官们都参加了祭奠大典。方先觉当时曾向第10军的军官团倡导:大丈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杀身成仁,为国捐躯,以入祀南岳忠烈祠为荣!

南岳忠烈祠依山而建,松柏掩映,翠峦环抱。正门是一座拱形三门重檐牌楼,汉白玉的门匾上有“南岳忠烈祠”5个镏金大字,落款是一代抗日名将、国民党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整座祠宇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按前低后高地形布局,依次为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除纪念碑、纪念亭为纯石结构外,其余皆为石墙碧瓦,单檐翘角的中式古建筑。

跨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志性建筑“七七”纪念塔。它是一组造型奇特的纪念碑,型如5颗直指青天的巨型炮弹,中间1颗较高,另4颗环绕四侧,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在碑基上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了醒目的“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塔背面刻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题词:“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史。”

想当年,日寇大举兴兵,侵入中原,千年古国,面临亡国灭种之灾。国府秘书陈布雷起草檄文,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元首的身份,大声疾呼:“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一致抗日!”,各族儿女之略有血性者,无不携手齐心,共赴国难。思虑及此,已是热血沸腾。

站在纪念碑旁向上看去,可以很清晰地看出,陵园是模仿南京中山陵式格局,坐南朝北,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两侧石级之间的山坡,绿草如茵,草地上用大理石镶了“民族忠烈千古”6个大字,衬以邻近的苍松翠柏,更显得十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拾级而上,偶而抬头远眺,整个忠烈祠,从走道、阶蹬、庭苑,到建筑的纪念堂、牌坊等,均由清一色的花岗岩砌成,沿中轴线逐级递升,在蒙蒙的暮色下,更显气势恢弘、庄严典雅。石阶分9层,共276级,据说那是为了纪念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阵亡的276位中高级军官而专门安排的。

四周的山头上,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安葬了抗日阵亡的国民党第九战区和第六战区将士。其中最大的一座坟中,有原国民党第37军10师在湘北阵亡的2728名将士。当年,日寇南侵,国民政府先后以湖南省主席兼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张治中、陈诚和薜岳为首,三湘子弟,首战湘北,三战长沙,再战常德,现在又实施长衡会战。七年来,若不是长眠于地下的民族英烈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民族、国家绝无幸免之理。

享堂神殿,是忠烈祠最主要的建筑,位于石阶尽处,飞檐翘角,石墙碧瓦,气势宏伟。正门上是蒋介石亲笔书写的“忠烈祠”烫金匾额,其中“烈”字下面少了一点。据载,忠烈祠始建于1939年,当时,广州和武汉相继失守,处于大后方的湖南省战略地位异常重要起来,成为武汉之后的又一处抗战大本营。

南岳衡山素有“五岳独秀”之誉,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异常便利。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当时还邀请了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携手抗日。在这个会议上,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介石听后对此深感沉痛,会后把湖南省主席陈诚和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薜岳两位叫来,郑重安排了修公墓的事。后陈诚调任四川省主席,而薜岳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所以营建公墓的事基本上由薜岳在主持。

开工以来战事频鼐激烈,修建工作时断时续,至1943年6月全部竣工时,以身殉国的民族英烈已是不计其数,其中仅少将以上的高级将官就有35名之多。蒋介石作为抗战最高指挥官,题写匾额时,思及此情此景,将“烈”字刻意少写一点,寓以“烈士少一点,胜利快一点”之意。古语说,“时穷节乃现,危难出英雄”,英雄辈出的时候,也正是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之时。抗战早日结束,战士解甲,铸剑为犁,应是四亿亿国民的心声吧!

享堂内呈“十”字形,可容500人,大厅靠后墙正中为祭台。台后竖立巨碑,上刻“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1943年7月7日,抗战六周年纪念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主持落成大典,在忠烈神位前恭读祭文:“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并定每年7月7日为公祭日。后来抗战胜利了,国民政府更是于1947年颁布了《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明确规定:每年3月29日为春祭,9月30日为秋祭。薜岳还题写享堂碑文:“恭立忠烈祠,以怀忠烈神,我怀忠烈魂,誓继忠烈神。”

总神位四周,散布抗日以来22次著名战役中阵亡的将士神位石碑。沉沉暮色下,显得异常灰暗。享堂内异常冷清,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一块块冰冷的大理石碑,傲然挺立,一如当年抗日将士毅然承担起民族国运的笔直脊梁。细数之下,享堂内共有24块石碑,48篇碑文,除却11块纪念祷文外,其余37块皆是我中华英烈、民族长城之灵位。其中殉国时职位最高的是第5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33集团军司令张自忠、第36集团军总司令兼47军军长李家钰,两人都是陆军中将。此外的35名英烈,殉国时军衔为中将的还有11名,少将22名,上校2名。

英烈的舍身为国,战事的凄厉壮烈,于碑文记载中可见一二。第九战区中将军法执行总监章亮基,1941年在江西宜春阵亡,可见战状之险,牺牲之众,连非战斗秩列的高级将官亦不能例外。第3军第12师师长寸性奇少将,夏县自杀殉国,“不成功、则成仁”,这六个字放在抗日战场上,确能摧人泪下。37名英烈中,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所谓蒋介石嫡系的,共有7名,略高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6名据首位,其中副军职1名,正师职3名,可见不分中央地方,嫡系杂牌,一体抗日,并非虚言。

石碑上不但有较详细的记载,而且有清晰的肖像,每张脸庞,无不是坚毅、英武,透着年轻。统计起来,殉国时年龄超过50岁的,只有唐淮源中将、李家钰中将,而最年轻的方叔洪中将,殉国之时为第51军114师师长,年仅27岁(一说为31岁)。其中40岁以下,有18名之多,倚门望归的娇妻幼子、伸手可及的大好前景,竟都挡不住“民族国家”四字的招唤,压制不了胸中那股血性的沸腾,慨然上阵,英勇殉国。

方先觉正待问:“孙师长,你带我到这里来干什么?”猛一回头,孙明谨却一下子不见了。前面是一片黑漆漆的深不可测的深渊……

“孙师长,孙师长……”方先觉喊着,不停地喊着,心里那个急啊。很想拔腿就去追,可是,一时竟然四肢无力,动弹不得。正着急间,猛然醒来,惊出一身冷汗来,原来是恶梦一个。

“军座,军座,你醒醒,醒醒……”在卫士、副官们的呼唤声里,方先觉惊魂未定,虚汗淋漓地回到现实世界里,已是掌灯时分。烛光摇曳中,众人忙问其故,方先觉不想详说,只是含含糊糊地说:“做了一个梦,梦见了预备第10师原师长孙明谨将军了!”

众人亦大惊,这个时候梦见已故战友,不知是凶是吉啊!难道是我们第10军的气数已尽,这番在劫难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