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北方的大雁因惧怕塞外的凛冽的寒风,便成群结队往南迁徙,它们飞越千山万水,来到这块气候温和,风景秀丽的地方,安营扎寨、停歇栖息,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又结队北归。这个地方就是历史的文化名城--雁城衡阳。“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是王勃的名句。“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这是王安石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这是范仲淹的名句。大雁作为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频频出现在有关衡阳的诗句中。城南的回雁峰,虽然高不足百米,但登上峰顶,整座城市尽收眼底。因其为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天气晴好的时候,北望南岳主峰亦依稀可见,所以被称为南岳第一峰。关于回雁峰名称的来由,一种说法是因位于南北气候分界处而得名:传说时届凉秋,北雁南迁,至此停翅,待到来年春天再回去。古人碍于见识局限的说法,却得到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认同。还有一种说法是回雁峰拔地而起,势如飞雁回翔,因形状之奇而得名。不知从何时起,衡阳被人们称为“雁城”。

城西南有回雁峰,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衡阳八景之一“雁峰烟雨实堪夸”,回雁峰北麓的烟雨池,传说每逢天将下雨,雾气腾起,状如云烟。其实烟雨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水池,里面稀稀疏疏的开着些睡莲。池畔的山崖上刻着明代诗人陈宗契的句子: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其时,山下的夹竹桃开得正好。按明朝图式复建的上达牌坊就在这一片花树的后头,上山登高须从此起步。绿色的琉璃瓦,拱形的山门,上刻麒麟吐须,狮子戏球,二龙戏珠,丹凤朝阳。拱门上的“上达”二字,相传是雁峰寺一烧火和尚用烧火棍所书。背后是民国初年衡阳书法家蒋钤衡的笔迹“莫作等闲观”,意在告诉人们莫要小看回雁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峰上有雁峰寺为江南名寺,香火鼎盛。据史料记载,梁武帝天鉴十二年,宏宣法师建寺于此,梁武帝萧衍亲自赐名“乘云禅寺”。隋代为雁峰寺,唐代改名为山门寺,明清重建寿佛殿、大雄宝殿、大悲阁,梵宇森然,人称活佛道场。山上茂林修竹,清幽怡人。历代文人墨客如杜甫、柳宗元、徐霞客慕名而来。清代大学者王夫之也出生在这里,后来在此成就其思想体系。

衡阳市历史悠久,根据出土文物考察,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石器等原始工具,在衡阳这片土地上种植水稻,饲养猪、牛,过着定居的生活。

衡阳地域古属三苗、杨越,春秋时属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将原楚国南部分为黔中、长沙两郡,长沙郡包括衡阳地域。

公元220年,孙吴于长沙郡东南设置湘东郡,郡治设在今酃县;并于长沙郡西部设衡阳郡,郡治设在今湘乡,下辖蒸阳(今衡阳县)、重安(今衡南县)、湘南、湘西(今衡山、衡东、南岳区)、湘乡、益阳等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郡。

公元589年,隋灭陈,改郡为州,废湘东、衡阳郡,设衡州,将临蒸改为衡阳县,州城、县城均在今江东岸。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衡阳县。

1942年元旦,衡阳市正式建市。

1943年衡阳市改为省辖市。

1949年衡阳全境解放之后,仍是市县并存。

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地处东经110o32′16-113o16′32,北纬26o07′0527o27′24。东邻株洲、攸县、安仁;南界永兴、桂阳;西接冷水滩、祁阳、东安、邵阳、邵东;北靠双峰、湘潭。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173公里。

衡阳市总面积15310平方公里。合153。10万公顷,按地形分,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总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7。23%,在全省各市、州中,幅员位居第7位。

衡阳市处于湖南省凹形面的轴带部分。周围环绕着古老宕层形成断续环带的岭脊山地,内镶大面积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层的红色丘陵台地,构成典型的盆地形势。衡阳盆地南高北低。整个盆地南面地势较高,1000米以上的山中东西连绵数十公里,而盆地北面相对偏低,衡山山脉虽较高,但各峰呈峰林状屹立于中间,其东西两侧都有较低的向北通道,其东侧的湘江河谷两岸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复合倾斜,而盆地由四周向中部降低,呈现1000米,800-700米、400-300米、150米四级夷为平面。

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四周山、丘围绕,中部平、岗丘交错。东部为罗霄山余脉天光山、四方山、园明坳;南部为南岭余脉塔山、大义山、天门仙、景峰坳;西部为越城岭的延伸熊罴岭、四明山、腾云岭;西北部、北部为大云山、九峰山和南岳衡山。中部大面积分布白垩系和第三系红层,构成衡阳盆地的主体,面积3550平方公里。南部山峰大多在海拔600米以上,最高是常宁的天堂山,海拔1265米。西部山峰多在海拔500米以上,最高是祁东县的腾云岭,海拔1044米。东北部除南岳衡山外,一般地面高程在海拔300米-500米。市境最高点为衡山祝融峰,海拔1290米,最低点为衡东的彭陂港,海拔只有39。2米。整个地形比降为7。9‰。地貌类型以岗丘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21%,丘陵占27%,岗地占27%平原占21%,水面占4%。

境内有河长5公里或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溪流393条,总境长达8355公里,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55公里。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湘江干流,自祁东归阳镇入境,依次流经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市区、衡阳县、衡山县和衡东县,境内长226公里。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米水。

1942年元旦,在中国城市群体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行政区域单位——衡阳市。衡阳市的诞生,标志着历史文化名城——衡州迈向新的历史征程,对于衡阳地区乃至湘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巨大的意义。新建的衡阳市将以自己雄健的步伐,对此作出深刻的有力的回答。

1941年12月,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以衡阳督察区治、衡阳县城为主体,析衡阳县城郊成立衡阳市。市区总面积269。47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湘江由南向北穿流市区,耒水注于城南,蒸水汇于城北;京广铁路穿行与江东,湘桂铁路横贯于城南。背依南岳衡山,南面五岭群峰,西连黔滇,北通鄂豫,是为南楚重镇。

衡阳山川形胜,人文荟萃,自古称为“寰中佳丽”。市区有“雁峰烟雨”、“石鼓江山”、“朱陵诗洞”、“花药春溪”、“岳屏雪岭”、“青草酒家”、“东洲桃浪”、“西湖白莲”八景。有诗为证:“雁峰烟雨实堪夸,石鼓江山锦绣华。朱陵洞内诗千首,青草桥头酒百家。花药春溪龙现爪,岳屏雪岭鸟喧哗。试看东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莲花。”

位于城南的回雁峰,为南岳72峰之首,四季景色宜人,春日花香鸟语,夏日林荫遮阳,秋日观江如练,冬日佩玉着银。相传北雁到此不再南飞。故唐王勃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宋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佛教胜地南岳衡山,为天下五岳之一,丛林遍布,峰高林密,风景独秀。“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莲洞之奇”,是为南岳“四绝”。

市辖之耒阳乃世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里。耒阳城关有纪念蔡伦的祠、墓。衡阳县曲兰乡有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爱国主义者王夫之隐居著述的“湘西草堂”。历史上,衡阳名人如璀璨的群星,光照千古。蒋宛、刘巴相蜀,史传佳话;李芾抗元,忠烈千秋;彭玉麟刚介绝俗,光前裕后。进入近代,唐群英、刘道一、谢彬等杰出人物垂载史册。著名的革命烈士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气贯长虹,成为推翻旧世界的进军号角。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荣桓元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祖国建设鞠躬尽瘁,功垂寰宇。 衡阳建市时,正值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的第5个年头。当是时,处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践踏下的华北和华东人民,为了免遭侵略者的迫害和屠戮,纷纷举家连族,携资南迁。衡阳地处湘南腹地,交通发达,因而成为人们蜂涌而至的避难地。市内人口聚增至45万人。湘江两岸,店铺林立,工厂遍布。全国四大银行,或迁衡阳,或在衡阳设立分行代办机构。湘江西岸的中山南北路,百货、布匹、日杂、副食、五金、电讯器材和建筑材料等商场、商店6000多家。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沿海城市迁来的机械、化工、纺织等中型工厂100多家,工人4万多人。到1943年底,全市工商业达8000多户,单银行就有32家,金店35家,钱庄200多家。商业总额3000亿元(法币,下同);工业总产值达18亿多元。一时间,有“小上海”之称的衡阳市东尽闽浙之利,南列粤桂之珍,西连滇黔,北达洞庭,市场繁荣,工厂兴旺盛,铁路、公路、水运畅通,文化教育发达,呈现出一派畸形的虚假繁华。入夜,城区大街小巷,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人们又鉴于其奢华,又将衡阳称为“小南京”。真正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