佣人无精打采,哈欠连天,对我们说最好别住了,现在走还赶得上下一趟车。廖老二颇为气恼,小小的佣人算哪根葱,胆敢叫屁股还没坐下的客人滚蛋。唐大海比较憨厚,性子也要温和许多,由他耐心询问,这才知道林家的新郎失踪一两天了。

林家的一把手现在是林茗的弟弟——林荼,虽然人老了,但火气很大。就因为这件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林荼就把新郎赶出了家门。新郎是林茗的亲孙子,名叫林红岩,平生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写字,养鱼养龟。林荼是个二老爷,尽管不是林红岩的亲爷爷,但在家里说话,还没人敢站出来反对。

没了新郎还结什么婚,而且大部分亲戚都置身事外,不参合这件婚事。这样一来,接到喜帖的亲戚有一大半没来,结婚冷清得跟办离婚一样。林红岩被赶出林家后,没过多久就没音信了,怎么找都找不见。成亲的日子在三天以后,新娘子仍在娘家里待嫁出发,对林家这边的事情还未获悉。林红岩既然没有和新娘子私奔,大部分人就猜他已经殉情了,而大老远赶来的茶人也没走,都留下来看三天后的好戏。

我现在没心情看戏,这婚结得成不成,也没权利干涉。趁林家佣人还没走,我就向她打听,林家人里有谁在一个月前曾经外出。林家佣人转过身,看我年轻太轻,资力浅,她很不耐烦地说只有林红岩在一个多月前出过远门,听说去了甘肃。

“你没骗我吧?再想想,林家还有谁在一个月前出过远门?”我心急火燎地问。

林家佣人大概刚被主人责骂了,心情不好,被我追问后就发脾气:“骗你干嘛,我跟你非亲非故,骗你有钱花?不信你到街上问问,要是我骗你,就把头砍下来。”

话说到这份儿上,我没理由不信,佣人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她的确没必要骗我。既然确定了,时间上如此凑巧,那林红岩是神秘人的可能性就最大了。可我仍心疑虑,毕竟林红岩和我年纪相仿,他会是那个留下“茶仙到此一游”的人吗。凡事皆有可能,我也很年轻,经历了几次奇遇,现在也与以前的我天差地别了。林红岩从小生活在茶叶世家,要有茶仙的功力也不是不可能。

送走了佣人,我又到街上打听了,好不容易问到些线索,一个多月前外出的林家人的确只有林红岩一个人。我接连叫苦,怎么早不失踪,晚不失踪,我一来你就失踪。老子还有一车子的话要问,好歹把问题都回答清楚了,该跳崖该上吊我都不拦你。同时,廖老二也没闲着,行李放下后,他就去找其他茶人,挖到了更宝贵的信息。佣人嘴上说林红岩失踪了,但她没有告诉我们,林红岩失踪之前去了武夷山东面的下梅村。

说起下梅村,那说来话长了,但篇幅有限,这里就长话短说好了。

以前林家只是一个小角色,还没有现在那么家业庞大,几十年前还在市区外的村子里住着。下梅是武夷山下的一个小村,康熙年间,武夷茶市集就在下梅,旺季时来来往往的竹筏有三百多艘。只是,鸦片战争后,由于当时清政府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武夷岩茶只要顺闽江而下就可出口。于是,武夷山地区的茶市中心从下梅转移到赤石。赤石村仗着交通便利,又靠近武夷山风景区,已是近朱者赤,不复往昔,可下梅还藏在不远的山里,留存着清朝的风韵。

下梅虽不靠近武夷山风景区,但武夷山未开发的区域几近百分之四十,下梅的青山绿水反而更原始。林家搬到了城里后,在下梅的祖宅还留着,另有一个茶场也在那里。林红岩被赶出门后,他就回祖宅暂住两天,但不知怎么地就在那里失踪了。

我不是存心来看成亲闹剧的,于是又想赶到下梅村,不想再待在城里。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廖老二的身体恢复了许多,看到我又要跑路,他二话不说地也把行李又带上了。唐大海二丈摸不着头脑,问我们有好戏不看,跑到山里的小村子干嘛去,难道想拐几个村姑回去。廖老二知道跟我走,肯定有更刺激的好戏看,而且他也没有喜帖,所以就笑而不语地与唐大海暂别了。

下梅村离市区有七、八公里,等我和廖老二坐汽车到那儿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深秋,天气微冷,再加上下梅还没有完全开发成景区,所以游客少得可怜,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我走进下梅村口,不禁感叹这里的溪水古屋那么古朴,民居祠堂也是一派清代风格,很多都是旧时大户人家的气派。

下梅当年因茶市兴,水道是下梅的命脉,公路是在1958年才修进来的。在之前,在村旁流过梅溪一直是下梅通向武夷镇乃至海外的交通要道。流入梅溪的当溪将下梅分为南北两片,这条长约九百米的当溪其实是一条人工河,是在康熙年间为了茶市而规划修建的。临溪的街边设了靠栏,可坐可倚,溪上小石桥比比皆是,交通来往便利。

林家的祖宅大门紧闭,我拍了好几下都没人应,隔壁的老太太还以为我要打劫。问了邻里街坊,他们证实林红岩的确回来过,昨天去了林家的茶场后就没再回来,不知道是不是回市里了。我们向老太太道了声谢,俩人就走到溪水边,愣头愣脑地站着。

“林红岩根本没回去,难道他知道我们要来,所以躲起来了?”我纳闷道。

廖老二和我站在当溪的石栏旁,望着潺潺流水,对我说:“这不可能,当时在月泉古城你们又没和神秘人打过照面,就算你见到林红岩,他也照样可以否认。再说了,那小子又不知道我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线索,不可能算到我们要来。”

“那他不会真的为情自杀了吧,我操,这茶仙的心理素质也太烂了。”我叹道。

“这倒不会,你没听见吗,他们说林红岩去了林家茶场就不见了,我们去山里看看,也许能找到他。”廖老二很兴奋地说。

我和廖老二谁都不认识林红岩,离开市区前,搞到了一张林红岩的照片,以免与他擦肩而过都没发现。几个月没出来活动,廖老二很积极,甚至愿意不休息了。由于长时间奔波,我累得骨头都散了,不顾廖老二的反对,向一户人家借宿一晚,打算明早再出去找林红岩。那家人的房子不大,我和廖老二就挤同一张床,反正又不是没一起睡过。

廖老二的嘴巴总是闲不住,当我们住下以后,他又去找主人家侃大山,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因为我们没料到会来下梅村,所以对此地知之甚少,问了当地老人后才知道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原来,下梅村是万里茶路的第一站,而万里茶路是和丝绸之路齐名的。据记载,最早来到武夷山贩茶的,是山西省榆次市车辋镇的常氏,他在武夷山贩茶的第一站便是下梅村。以山西常氏茶人为首,这条茶路越做越长,达到了5150公里,由福建武夷山的下梅,一直远至俄罗斯,然后辐射西方各国。

林家人发迹后,不舍祖宅的原因可能就在此,毕竟这是万里茶路第一站,一切源泉之始。林家人的茶场也与众不同,不像普通茶叶都是在茶坡之上,林家的茶树几乎都在岩壁上。要知道,福建以岩茶闻明,不少西方人甚至以岩茶为中国茶的总称。

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它产于福建的武夷山,其中属武夷大红袍最佳。大红袍为千年古树,稀世之珍,仅在武夷山的九龙窠绝壁上留存4株。古树在春节发芽时,通红似火,故而得名大红袍。古茶树下的岩缝有泉水沁出,滋润茶树,如今树龄已达千年。每到三、五月时,茶人就会高架云梯采摘,因其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从元明以来都是历代皇室贡品。

实际上,武夷第一代大红袍很少有人能喝到了,那四株大红袍早就保护起来,不让茶人继续采摘了。现在能买到的大红袍,都是通过无性繁殖的技术复制出过来的。当年,大红袍岩茶一年只产一斤,可想而知有多么的珍贵。70年代,毛主席给美国总统尼克松四两,不知底细的尼克松还说毛主席小气。可惜的是,毛主席并不喜欢喝大红袍,据说还下了专门指示,今后不要再送给他。

林家人在下梅的名气很大,因而林红岩回来后,大家都关注他的一言一行。当主人家知道我们想去林家茶场走一趟时,他就摇头说这恐怕很难,因为就算本地人都不能随便接近林家茶场。

那个茶场种植了上好的岩茶,几十年来,除了林家雇佣的采茶女,其他人都只能远观林家茶场。在茶场四周,林家安排了一些壮汉把守,一有闲杂人等接近,他们就会赶人。其实,这一带雇人守茶并不稀奇,早在1930年就有政府派兵把守武夷山的茶树了。

就拿武夷山里的那4株的千年大红袍来说,******派兵守过,新中国成立以后,也陆续地有解放军守过。除了那4株千年大红袍,还有一些茶场也有政府派兵驻守。茶树需要士兵驻守,这在中国,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名气比大红袍要大的西湖龙井御封十八棵母树都没有这种待遇。

主人家年过70,记忆有点模糊了,我们问为什么要派士兵驻守,老人家就说可能是那些茶树比较珍贵吧。以前有些茶人恶性竞争,不少茶场被破坏,包括林家茶场在内。时至今日,林家茶场一直保持着这个传统,所有的茶场都派人把守。

当回到房里后,我正准备躺下,廖老二就凑过来说他有个想法,听了后我就接连“啊”了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