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愚者喑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一个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中至关重要,对一件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检察官高水平谋事的标准,就是所处理的每一件有关法律的事情,都能使法律得到弘扬,都能使正义得到伸张,让法律彰显权威受到尊重,让社会矛盾及时得到消除,让受到法律制裁的人能认罪伏法重新做人。

  我刚从部队回来时,分配在法纪科工作。上班的第二天,科长就交给我一个发案在1985年的线索。在调查玩忽职守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姓万的业务员受贿的问题。当年,这个人只有26岁。我想,穷怕了的中国人,谁不见钱眼开?何况一个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职责和法律的概念。因此,当时我认为,这小伙子除了因受贿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应该受到惩罚之外,应当给予他应有的人文关怀,教育挽救他。基于这种考虑,在查清情况之后,虽然受贿数额2万余元,在当时属于大案,取保候审几乎是不可能的情况下,我建议科长给他办理取保候审手续,让他回家筹款退赃,给他提供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

  遗憾的是,因案发时间长,钱已用掉,他无法退赃,不敢再到检察院来。当时受理起诉的基层检察院,多次到其老家抓捕未果。因人是我放掉的,我只好到市院去将人抓回。我当时已不在法纪科了,但我依靠当地的检察机关,一星期将其抓获归案。

  在看守所,我问他:“小万,还认得我吗?”他说:“老黄,我认识你。”我说:“在这里怎么样?”他说:“这不是人待的地方。”我问:“那你恨我吗?”他说:“你对我够关心的,我自己不争气。”

  还有一个57岁杨姓职务犯罪案件,因玩忽职守过失犯罪,导致国家损失近400万元。我一方面在办案中尽量多追回损失,以减轻罪责;另一方面,在审讯他时,尊重他的人格,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他深受感动。在移交起诉书前找他谈话时,他流着眼泪对我说:“老黄,无论法律怎么处罚我,我都十分感谢你,你对我的关心和尊重,我会永远记在心里。”

  在我主管监诉检察时,一名20多岁的服刑罪犯,在因伤害致人死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刚到监狱就重新故意犯罪。按照刑法规定,该罪犯一旦被起诉,会被裁定立即执行死刑。我审查完案卷之后,想,该犯在判处死缓之前没有前科,在监狱犯破坏监管秩序罪有管教干警的疏漏,国内外法学理论对死刑问题的讨论中,减少和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一条鲜活的20多岁的生命,死而不能复生,且留给他的父辈和祖辈及其亲人的痛苦,将伴随着他们的一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曾说过,可杀可不杀的,尽量不杀。因此,我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后,委员们都同意我的意见。经法院与监狱协调,监狱将案件撤回,给了该罪犯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我知道,一名检察官在工作中,要想真正把职责履行好,是需要有法律勇气和法律艺术的。

  中国有个成语:智勇双全,这是我国历来对人才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干事情只凭借一时之勇,依靠“拍脑袋”的方式进行决策,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造成工作上的损失。

  谋是一门艺术,它讲究在干事情的时候审时度势地考虑综合环境的因素,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协调运用起来。在这样一个系统工程中,既需要讲究原则性,又需要讲究灵活性,懂得“有所得”和“有所失”的辩证关系,用大局观全面统摄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善谋”。

  谋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紧密将“所学”用于“所干”。谋事的核心是“学以致用”,这不仅是我们成就各项事业的出发点,也是我们与时俱进的落脚点。有些人对待工作只是简单地执行,有的人则有所创新,这两种人处理事情的结果和层面会完全不同。凡事按规矩去做,不会出问题,但是也不会出亮点。

  做事前谋与不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未必见得。凡事只要认真、科学、积极地去谋划,胜算就会掌握在自己手中。“谋”,可以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把常规转化为超常规,甚至把似乎已成定局的失败转化为奇迹般的成功。“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善于谋事,科学干事,确保一方和谐发展,是领导干部本事的重要体现。

  善于谋事是本事的前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谋事在前,办事在后,谋事是办事的前提,也是成功的诀窍。谋事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善谋事者才是高明的领导者。

  做一个高素质的谋事者,就要成为一名“学习思考型”的干部。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社会,正逐步成为学习型社会。身处这样一个社会,不学习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时代所抛弃。只有知识丰富,思维才能敏捷,能力才会提高,谋事才有成效。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身负重担,就更应勤以致学、学以致用,努力做一名好学不倦之领导,不做不学无术之领导。古人讲“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要通过学习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调查研究,克服谋事过程中的领导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为科学决策奠定扎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善谋事者要善于把握“三性”:预见性、创造性、民主性。

  预见性。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事要有超前的意识,把握工作发展的总趋势。对于领导者来说,要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及发展方向,要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清楚掌握本地情况,认真研究本地实际问题,并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科学决策。

  创造性。“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在领导者面前是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尤其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解决问题,绝不能因循守旧,简单粗暴搞“一刀切”,必须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尤其要善于“多谋善断”,做事决策要比较择优,善断来自多谋与创新。

  民主性。“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高明的领导者不仅自己勤于谋事,而且还善于依靠别人,借用“外脑”。在谋事阶段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特别要善于听取多种不同的意见,不要害怕争论,只有不同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在民主基础上的科学集中,才是科学决策的根本保证。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谋事而不谋人。但自古以来,谋人者与谋事者就是一对无法拆分的对立统一。古往今来,谋事者却多败在了谋人者的脚下。姜维九伐中原,扶保弱蜀,却不及黄皓几句谗言,只得避祸沓中;岳飞气壮山河,力图北伐,仍不过落得莫须有的罪名,屈死在风波亭旁。古今多少将士在边疆浴血奋战,奋勇杀敌,最后的结果却可悲可怜,哪里比得上朝中的奸臣昏君,朱门酒肉,锦衣玉食。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谋事者无暇谋人,谋人者无才谋事。谋事者处处以事业为重,其心秉公;谋人者处处以利益为重,其心偏私。谋事者心无杂念,于人际上必有所失;谋人者步步为营,于人际上必有所得。在一个重理法的社会,谋事者方能一显身手;在一个重情欲的国度,谋人者自然一鸣惊人。谋事者多,则社会才能进步发展;谋人者多,则世道才会显得复杂多变,世风日下。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仍有少数同志工作消极被动,抱着“无过就是功”的念头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工作没能力、没思路、没魄力,因循守旧,致使分内的事多年没起色,不仅耽误了自己部门的工作,而且延误了整个地方工作的发展;还有一些同志“谋人不谋事”,没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事业上,而是用在了人际关系上,热衷于钩心斗角,甚至眼睛只盯着个人的“位子”、“票子”、“车子”,想方设法为个人谋利益,其所作所为,在群众中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任何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要想有所发展,首先要有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如果在一个单位或部门里,“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偷奸耍滑的人反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那么,将会挫伤那些有思想、有能力、想干事也能干成事的同志的积极性,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也将成为“一潭死水”。

  要想形成一种万众一心干事业、你追我赶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在干部中树立一种“无功就是过,无为即无位”的求真务实作风,要敢于打破原有的干部任用机制,改变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状况,打破在干部任用上形成的“潜规则”,改变论资排辈、看关系不看业绩的做法,杜绝用“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思想选人、用人。

  对那些能力平庸、干不出业绩也不想干事的人,要么促使他们提高工作能力,干出成绩;要么腾出位子,让给那些有能力、有魄力,想干事也能干成事的人。

  我当领导的经验是,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不谋不成,小谋小成,大谋大成;没有高素质,哪有高水平;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让有能力的人坐在最适合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