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先定大局

    最后的结果还令人满意,王学门人同意在留下狼土兵一事上,尽力配合沈默,王畿还代表众人,给周珫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劝说信。

    从鉴湖回到城中,已经是下午时分了,沈默打算先送徐渭再回家,谁知到了大乘弄时,便见几个劲装汉子护着位锦衣男子站在徐渭家门口。待看清那人的样貌时,沈默不由小声笑道:“文长兄,你果然把胡中丞给招来了。”

    徐渭跳下车,朝那等候已久的胡宗宪点点头,便径直开锁进院去了,架子大的不得了。

    沈默下车与胡中丞见礼。一见是他,胡宗宪颇为意外,片刻错愕后,才笑着还礼道:“原来是拙言老弟,真巧啊。”

    沈默笑道:“下官与文长兄相携出游,却让中丞大人好等,实在是愧疚的很。”说着拱拱手道:“不耽误大人的正事,下关告退。”其实他这是欲擒故纵。当然了,如果人家胡大人一点挽留的意思都没有,他也只好回家洗洗睡了,却不去讨那个没趣。

    好在胡宗宪是个办正事的,赶紧留住他道:“老弟既然来了,不妨也进去坐坐吧,”说着故作为难的压低声音道:“徐先生这脾气呀,我一个人可招架不了。”

    沈默这才留步,呵呵笑道:“那下官就陪大人进去。”吩咐卫兵在外面候着,两人相视一笑,携手想让,进了院子。

    两人进去时,徐渭已经把桌子收拾出来,见沈默也进来,没好气道:“怎么都进来了,我这儿不管饭。”

    胡宗宪放声笑道:“不消文长兄准备,在下是自带酒食而来的。”说着便有几个亲兵提着食盒进来,将用油纸层层包裹的烧鹅酱鸭、烤鸡熏鱼还有粉蒸肉打开搁到桌上,还有几坛带着陈年泥封的女儿红。

    看在酒肉的份上,徐渭才算是有了点好脸色,取来三只白瓷碗,对那在一边忙活的小兵道:“行啦,出去吧,人多了乱得慌。”

    胡宗宪点头道:“出去把门关好,不许任何人靠近这间屋子。”

    徐渭给沈默倒酒,沈默给胡宗宪倒酒,胡宗宪也笑眯眯的给徐渭倒酒,一时间场面有趣极了。

    哪怕堂堂一省巡抚亲自倒酒,徐渭也毫不客气,他端起碗来便喝,撕一根鸡腿就吃,吃得双手油腻腻,还吧唧吧唧的出声,浑不似沈胡二人那般斯文。

    胡宗宪也不急着说话,任由徐渭开怀吃喝,沈默只好担负起调节气氛的任务,让场面不至于太尴尬。

    徐渭酒量了了,不一会便微微醺醉,嘴巴终于没有那么紧了,他斜睥着胡宗宪道:“说实在的,你胡中丞的本事没话说,当得上文韬武略,勇冠三军……”胡宗宪刚摆上笑容,想要谦虚几句,却听徐渭话锋一转道:“可我就是不看好你。”

    沈默偷偷擦汗,心说:‘还好没说,看不上你,不然姓胡的再好涵养,这下也得掰了。’

    只见胡宗宪勉强保持着笑容道:“文长兄何出此言啊?”

    “不为别的,就因为你得听赵文华的。”徐渭冷笑连连道:“赵文华算什么东西?除了玩弄权术之外,就是一个酒囊饭袋,狗屁不会,还偏偏喜欢瞎指挥。有这种人在头上,你想要做一番事业,那是不可能的。”说着伸手抠出牙缝中的肉丝,随手一丢道:“所以我说,除非你能一脚踢开赵文华,否则什么也别想干成。”

    这话引起了胡宗宪的沉思,他岂能不知自己那位盟友的底细?分明是个大草包,还自以为有管仲孔明之文韬,吴起韩信之武略,一等一的喜欢对战事指手画脚。当初张经在时,尚且可以仗着老资格不听他的,却也惹得赵文华切齿痛恨,接连上书弹劾,最终身败名裂。

    现在胡宗宪还得靠赵文华这棵大树遮风挡雨呢,就算赵文华再胡来,他也得笑脸受着,幽幽叹口气道:“此事我也是有苦难言啊……”便别过话题道:“文长兄不是说有平倭妙计吗?现在我从杭州赶过来了,你是不是也该把谜底揭开了?”

    徐渭却摇摇头道:“你上头有赵文华,说出来也没用,还不如不说呢。”

    胡宗宪苦笑道:“莫非文长兄在消遣我?”

    沈默忙打圆场道:“计策确实早就想好了,时机还不成熟。”

    胡宗宪发现他比徐渭好说话多了,便转向沈默道:“就算暂时不能施行,何不说出来让愚兄高兴一番?”

    “有些话忠言逆耳,非得事到临头,方能见其可贵。”沈默微微一笑道:“所以文长兄意思是……到时候再说。”

    胡宗宪心说,那现在把我叫来作甚?便朝两人作揖道:“在下给二位高人行礼了,你们就行行好,别再卖关子了。”

    徐渭道:“不卖关子也行。”

    “但大人得答应我们一条,”沈默接着道:“不要告诉任何人,尤其是那位赵大人。”

    胡宗宪算是明白了,原来两人是对那赵文华深具戒心,知道自己得表明一下立场,才好让他们放下戒心,想一想便沉声道:“这我当然知道……那赵文华好大喜功,做事顾前不顾后,而且有时候口没遮拦,不是可共大机密的人。”说着有些好笑道:“古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待此人也该持此态度。”

    两人一听,心说这家伙果然不是个好鸟。知道他不会一根筋的跟着赵文华傻干,便放下心来到。对视一眼,由徐文长开腔道:“身为浙江巡抚,胡公对抗倭的情势有何判断?”

    一听徐文长叫自己‘胡公’,胡宗宪立马来了精神,心说‘这是好的开始啊。’便直起腰板,清清嗓子道:“王江泾一战,倭/寇遭到重创,只要今年加力进剿,相信很快可以平息倭乱,还百姓以太平的……”

    话音未落,便见徐渭哂笑道:“既然如此,大人还来找我们作甚?直接带着您的大军,秋风扫落叶去吧。”

    胡宗宪老脸一红道:“事实上,有些麻烦。”

    徐渭翻翻白眼道:“今天就谈到这吧,拙言兄,你也回去睡觉吧。”

    沈默笑笑没有说话,他却真的站起来,作势要走。

    胡宗宪连忙拉住徐渭,一脸苦笑道:“以在下预见,这场祸患恐怕会愈加严重,”说着看向沈默道:“记得去年腊月,我让你知会张总督,请他千万不要出战吗?就是怕他一倒,东南的人心一散,狼土兵再废掉了,恐怕形势将一发不可收拾了……”

    沈默点头道:“可惜在结果出来之前,张总督一致认为他是对的。”

    “别说那些没用的了。”徐渭沉声道:“我管这东南,早晚还给胡公你来接手,应当早作打算,以免到时候措手不及啊。”

    “请二位赐教。”在对待东南总督的问题上,胡宗宪向来态度鲜明,舍我其谁。

    沈默淡淡一笑,轻声道:“先定大局,谋而后动。”他和徐渭故意此起彼伏,就是要给胡宗宪造成一种‘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错觉。

    “大局?”胡宗宪轻声道。

    “对,得先弄清楚倭/寇难剿的原因,”沈默沉声道:“然后再根据这个原因去想办法。”

    “什么原因?”

    “简单说有三个原因。”徐渭笑道:“第一,沿海的许多大家族与倭/寇相勾结,为他们收集情报,大打掩护,甚至直接参与抢劫,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倭/寇的眼皮底下,打起仗来岂能不被动?如果你想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一来,就得下重手打击这些大家族,让他们不敢勾结倭/寇;二来,得给他们足够的好处,让他们反过来帮助咱们,这样倭/寇一登陆,马上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咱们却能更快得到消息,剿灭起来就更简单。”

    “这个嘛……真的很难。”胡宗宪点点头,苦笑道:“请说第二条吧。”

    “第二,其实真正的东京倭人还没有开化,所以野蛮善战,但他们既不懂得战略,也不懂得计策。如果让他们单独上岸抢劫,迷路都有可能,哪能像现在这样来去自如,神出鬼没?”沈默微微一笑道:“他们之所以这么难对付,是因为那些原本是大明子民的‘假倭’,这些对大明知根知底,又精于谋略的假倭与真倭混杂,甚至成为倭/寇的首领,如果能先除掉这些假倭首脑,那些真真假假的倭/寇便决难在我大明国土上立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