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上班时吴明德没有按点起来,而是正在午休,这种情况似乎很少见。
王元平只好在黄爱琴的办公室等着,一边翻看着报纸,一边有一搭无一搭的和黄爱琴聊着天。离开这个办公室有段时间了,看着这熟悉的一切,王元平的心里油然有种亲近感。
办公室的门推开了,两人抬头一看,是程长江。王元平赶忙站起身来,程长江见他也在,便点点头示意他坐,匆匆的向黄爱琴问道:“吴书记在办公室吗?”
“在,可能还在休息,王主任也是来等他的”。黄爱琴也站起来说道。
“哦....。那等一会我再找他吧。”程长江略一沉吟,自顾自的说道。说完,冲着王元平一笑:“元平,好长时间没见你了,这阵听说很忙啊。”
王元平赶忙应道:“是啊,程书记,这阵子确实有些忙。没顾得上去看您。”
“嗨!你我之间还这么客套干嘛?不过,元平,说正经的,忙归忙,你也要保重好身体,我瞧你,神色有些憔悴,又黑又瘦的。要注意身体啊!”
不等王元平开口说话,程长江接着说道:“好了,元平,你先坐着,我还有事,过了这阵咱们再聊!”一边说一边快步走了。王元平送到他门口,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心里暗想:老领导也显出老相了,等过了这阵,一定去看望看望老领导。
王元平的心里对这位过去屡屡提携自己的老领导,一直心存敬重,虽说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但平时因忙于工作,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日渐少了。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王元平的思绪。
黄爱琴接了起来。王元平凝神听着,看她的样子估计是吴明德醒了。果然,放下电话,黄爱琴指了指吴明德的办公室点点头,王元平明白书记叫自己了。
吴明德昨天晚上和组织部的同学喝了一顿大酒,醉的厉害,直到中午依然头重脚轻。不然他不会午睡,他没有午休的习惯。
王元平敲门进去坐下后,吴明德看了他一眼,依旧左右晃着脖子,用手干搓了几把脸道:“昨晚喝的有点多。中午休息了一会好多了,你自己倒茶啊”。
王元平来过多次,知道吴明德不拿他当外人,于是起身到了一杯茶,顺便把吴明德的杯子倒满放回原处。
吴明德拿起笔,掏出本道:“说吧,什么事”。
王元平把东吴省长访问河东的事情,以及自己想把考察团弄到大阳来的想法和盘托出。吴明德听后吃了一惊!把考察团弄到大阳来?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天真。
他有些怀疑的盯着王元平半晌道:“这个想法好像不太实际吧。这可是省长带队的考察团。弄到大阳?说的轻巧,怎么弄?再说你们是木工机械,与纺织机械不搭边吧?”
王元平便把扩大经营范围的思路和买厂的事详细的汇报了一遍。
吴明德听罢半晌没说话,心里多少有些不快:一百多万的事,连汇报都不汇报,你们就敢自行做主。虽说机械厂有经营自主权,但这么大的事不通气,未免也太放肆了吧,现在可倒好,你王元平私自做主决定了,怎么着,来通知我一声啊。
王元平见吴明德没有说话,他意识到书记可能是对自己没有汇报,擅自做主有些不满。
其实,他是特意这样做的。王元平明白,上纺机项目的事情有些急促,起因就是东吴考察团,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由头,这个项目可能还要再拖上一阵子,等到方案完全成熟了,一级级汇报得到批复后再实施。
但是,东吴考察团已经来到河东,如果再按程序一级级汇报,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了,等到批复下来,黄花菜都凉了。时间不等人,于是,当他想明白后,咬着牙拍板决定下来。其实按他的性格,一般不会这样做,因为他自己心里明白,这样做,多少是带有一些冒险性的。
幸亏这个领导是吴明德,也幸亏王元平摸清了吴明德的性情,不然换了任何一位领导,恐怕今天难堪的就是自己。
因此,王元平赶紧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的向吴明德汇报了一遍。
听完汇报的吴明德看了他半天,严肃的问道:“你的胆子真够大的,难道你就不怕这个项目有风险吗?真要是做砸了你怎么收场?”
“领导,要干事必须承担风险,没有风险的最佳办法就是不干。我不想尸位素餐,再说这与您的干事思路也不符合。”
吴明德又是一阵沉默,心里有些莫名的感动:如果都像王元平一样,敢于承担责任,敢想敢干。那么我们党的事业何愁做不好。
心里虽有些感动,可对于王元平的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吴明德还是不太赞同。
想到这里,吴明德看着王元平说道:“元平啊,虽然你的这种敢想敢干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我不太鼓励。毕竟还有个决策程序。请你记住,今后此类事情,一定要按程序来做,不要擅自做主和决定,否则,一旦有闪失,于你与我于我们乡都会不利。”
“嗯,我记住了,领导,以后一定注意。”
这个小风波过去后,吴明德也就不在深究。接着问了问他的计划。
当王元平合盘托出自己的全部计划时,吴明德想了半天,还是摇摇头,喃喃道:“发点资料,弄个气球就能把考察团吸引过来?我觉得你这是异想天开。你知道吗?省级考察团每天到哪里去都有严格的计划和行程。没有特殊的事情是断断不会打乱行程的。所以,我觉得你这个想法有点不实际。再说,弄过来考察有实际意义吗?以我的了解,这种走马观花的考察是很难带来实际东西的”。
王元平费了半天劲,见书记不太赞赏,有些失落。但他不甘心,他始终认为这个团应该可以带来一些实际的东西的。
于是,他迅速的把大脑的信息重新回顾了一遍,开口道:“书记,我并不是心血来潮,我认真研究过报纸。您想,他们考察如果真是走马观花,那还不如去别的省市,河东省的经济并没有他们发达,不值得考察。既然选定在河东,那肯定不是心血来潮。您想啊,一个全是纺织考察团到河东考察,考察什么,我们又不能买他们的布料。那么我分析是不是为了设备,我让人找过他们的资料,发现东吴大多数纺织工厂的设备都是出自两个地方----一个是我们洪南的柜镇,还有一个地方是离我们不远的密州。我想他们此行的目的极有可能是为了这个,或者至少一半目的是为了这个来的。如果能把他们想办法弄到这里来考察,以大阳厂目前的实力。您想,若以后他们淘汰设备第一个会想起谁,肯定是我们。”
吴明德明白了,他原本极其聪慧,遇事考虑比较周到,可长久在机关待着有时考虑这样的商业问题远没有在一线的王元平想的到位。
王元平见他有些心动,便接着动员道:“领导,退一万步说,即使争取不到也没有关系,我们又不损失什么,本来大阳厂的经营多样化已经老早就在考虑,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先干起来。”
王元平的这番话一下子说动了吴明德。是啊,如果东吴的纺织设备置换全用我们大阳厂的,那这个事情可是大事了。
真到那时,大阳的经济又会再上一个大的台阶。从现在的前三名一跃成为第一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真要是那样,自己的政绩会更加突出,也给未来自己的升职再添了一个很重的砝码,看来这个事值得试试。
他看着王元平笑道:“呵呵,看来你说的有道理,这个事做成,不但大阳,整个洪南经济也能腾飞。其实,我想还可以延伸一下,把服务业和其它的配套工厂再鼓励发展起来,如此则咱大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就有了就业的渠道了。到时以大阳厂为龙头,整个大阳的工业经济也就起来了,在此基础上,带动三产整合部分农业经济。那么,整个大阳的经济也就活起来了。”
王元平心里赞叹,领导到底是领导,考虑的比自己周全多了。
“不过。”吴明德的脸色黯淡下去,叹了口气,沉声说道:“想法好是好,可谁能把考察团引过来呢”?
两人均陷入到沉默中,半晌,吴明德眉毛一动,但旋即又摇了摇头。苦思半天无计可施之后,他让王元平先回去,自己再想想办法。
王元平汇报道:“书记我今天晚上就想去昌南,到那里之后见机行事,如果实在不行想办法把咱大阳厂的资料塞进去也行”。
吴明德听后点点头:“你们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到了那里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联系,我也再想想看看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一旦有信也给你们电话”。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网